海棠书屋 - 言情小说 - 锦衣香闺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66

分卷阅读166

    元昉长大后的傻,但她忽然想起,小时候的三皇子,确实傻乎乎地给女儿摘花,还坐在小板凳上陪女儿捏包子过。换句话说,她的阿满与燕王殿下,算得上从小玩到大的青梅竹马了。

    苏锦无法轻易否定周元昉对女儿的心,因为她不了解两个孩子的相处。既然感情上无法劝服女儿,苏锦就低声讲朝堂:“阿满,如果燕王此时已经是太子,前途有保证,你真喜欢他,娘也就答应你了,但万一……娘怕你受牵连。”

    说完,苏锦还提了正德帝登基前,他那两个被前惠文帝随便捏造罪名然后杀害的藩王兄弟。

    阿满脸一白,望着母亲问:“娘是说,如果王爷不封太子,将来就有危险?”

    苏锦面露复杂:“他是唯一的嫡子,哪个王爷坐上那个位子,都容不了他。”

    阿满咬咬唇,思索片刻,她目光一定,道:“娘,端王贤德,哪怕是装出来的贤,若他登基,他也会继续装下去,绝不敢害死两个兄弟,因为他爱惜名声。若是英王……”提到英王,阿满讽刺地嗤了声,继续道:“英王多行不义,上次徐家女的事,我爹彻底把他得罪死了,无论我嫁不嫁燕王,英王真得势,也绝不会给咱们一家好日子过。既然如此,我嫁燕王又有什么区别?”

    女儿有理有据,苏锦竟然不知道该怎么辩驳!

    “娘,我真的喜欢他,您就答应了吧?”阿满撒娇地扑到母亲怀里,轻轻地晃着,“我长这么大,就看他最顺眼,娘,您相信我,您能哄住我爹,我也能哄住他的。”

    苏锦被女儿晃来晃去,心也越来越摇摆不定,只好使出缓兵之计:“这,王爷的婚事,也不是咱们能决定的,还得看皇上答应不答应。”

    阿满顿时没话说了。

    告别女儿,苏锦去找儿子,叹道:“王爷那边,你就说阿满还小,我们想再考虑考虑。”

    不管怎么样,先别把话说的太死。

    阿彻明白。

    翌日,周元昉得到了个模棱两可的回复。

    阿彻拍拍他肩膀,笑道:“王爷不用气馁,依我看,侯府暂且还没有能超过您的好人选,只是您身份太高,家父家母都是普通百姓出身,一时受宠若惊,故不敢轻易应承,而且,家父刚与英王闹了一场,他有所担心,也是人之常情。”

    想到强抢民女的英王,周元昉突然理解了萧震的顾虑,随即接受了这个局面。

    与萧震的态度比,现在周元昉更担心父皇瞎给他赐婚。

    但正德帝暂且真没那闲功夫,匈奴草原又有异动,正德帝决定趁自己还有把力气,再次亲征!

    六月底,天气没那么炎热了,正德帝点兵封将,浩浩荡荡地出发了,随行的有悍勇的英王,有稳重的老将柴雄、张进,霍维章再次被留在京城镇守后方,唯一的变数,是萧震。以前正德帝打仗,次次都带萧震,萧震也高兴去,这次正德帝不带他,萧震比被罢官还委屈,进宫面圣求皇上准他出征!

    正德帝只给了他一个冷漠无情的眼神。

    于是,京城再次传出了武英侯被帝王冷落的消息。

    作者有话要说:  萧木头:你无情你冷漠你不讲理!

    正德帝:我就无情就冷漠就不讲理,你奈我何?

    萧木头:我,我不把女儿嫁给你儿子!

    正德帝:爱嫁不嫁!

    周元昉泪流满面:我什么都没做啊。

    ☆、第111章

    萧震人在京城, 心却跟着大周的军队去了草原, 每天都要打听最新的战报, 然后站在御赐的舆图前沉思。

    苏锦不懂打仗,但她在乎大周的输赢,每晚睡觉前, 苏锦就趴在萧震怀里,听萧震给她讲前线的战况。草原与京城隔了太远, 战况瞬息万变,虽然萧震觉得这次朝廷的胜算很大, 可他不在前方, 只能估测而已。

    正月里,草原传来朝廷大捷的喜讯,萧震提了半年的心,终于落稳了,也不介意正德帝冷落他的事了。

    但直到帝王回京,萧震才得知, 正德帝在混战中挨了匈奴大将一刀,刀尖扎入正德帝腹部, 勉强躲过要害,却也折腾走了正德帝半条命。为了稳定军民、民心,正德帝秘而不发, 隐瞒了一路,到了京城才放出消息来。

    君臣一场,萧震立即进宫去探望正德帝。

    正德帝没有见他, 萧震跪在大殿外,一直跪到天黑,也没得到帝王的召见,进出的文武大臣们或是同情,或是幸灾乐祸,萧震无动于衷。他确实怨过正德帝对英王的偏袒,可在萧震心里,正德帝是个明君,正德帝给了他立功的机会,正德帝给了他无数次纵容。

    “皇上吃了药,已经歇下了,侯爷还是回去罢。”正德帝身边的大太监,与萧震也是老熟人了,弯着腰出来劝道。

    萧震仰头,问他:“皇上伤势如何?”

    大太监笑道:“皇上说,他后日便会上朝主政。”

    既然还能上朝,就说明没有大碍。

    萧震看眼大殿里面,神色复杂地离去。

    大太监望着萧震魁梧的背影,依稀看见了出征前的皇上,皇上也像武英侯这般高大,只是,经此一劫,皇上怕是,再也不能恢复元气了。

    隔了一日,正德帝果然出现在了朝堂上,曾经威风凛凛的帝王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十几岁,被两个小太监小心翼翼扶到龙椅上,然后他虚弱地靠着椅背,示意大臣们上奏。大臣们劝帝王爱惜龙体,可正德帝勤于政事,不肯懈怠半日。

    既然皇上不听劝,大臣们也不客气了,开始纷纷上书,请求皇帝册立储君。

    储君乃一国根本,以前正德帝身强体健,大臣们拗不过他,现在正德帝虚弱成这副样子,再不立储君,万一哪天正德帝驾崩了,丢下烂摊子怎么处理?有了名正言顺的储君,帝位才会正常延续,江山才不会动摇。

    这一次,正德帝也没有再强势的拒绝。

    关于储君,朝臣们有拥护贤德的端王的,有拥护立下战功无数的英王的,也有拥护嫡子出身的燕王的,其中以英王的呼声最高,燕王其次,支持端王的最少。就在正德帝刚表现出属意英王时,御史们突然疯狂地弹劾英王,罗列了十八条罪名,包括英王母族在地方作威作福,也包括英王强抢徐家女、害怕事情败露又逼死徐家女一事。

    英王被御史们弄得脑仁疼,坚信是燕王在背后捣鬼,英王便暗示他手下的御史也弹劾燕王。

    那些御史们很想替主子效劳,然而燕王与英王差了十几岁,以前只是养在皇宫的一个小皇子,能犯什么事?皇后过世后燕王才开始肩负监造北平皇宫的重任,但琐事都由正德帝亲自挑选的能臣们办好了,燕王没事去工地溜达一圈便可,御史们根本挑不出什么错。

    绞尽脑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