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在线阅读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225节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225节

    李定国却是看了他一眼,不慌不忙道

    “没有”

    李来亨愣住,不知如何回话

    李定国长叹一声,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来亨啊,为将者,最忌侥幸,三四十万大军,对阵厮杀,哪里有这么多阴谋诡计可言?”

    “若是将战胜之机,寄托在哪个将帅脑袋灵光,一拍大腿,那才是祸事。”

    “孙子曰‘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我手握九万精锐之师,难道还需要什么奇谋妙计,才能和清虏一较高下吗?推过去便是!哪有这么多弯弯绕绕?”

    这话才是至理,自古军阵对战,哪有这么多计谋可言?战争,比得不是谁做得更对,而是看谁错得更少。

    现今,虽然光复后军方面无法即时抵达战场,对明军原本左右合击的战略,造成了困难。

    但无论是战力还是装备,都占据优势的明军,难道就因此顿兵不前吗?

    天下事,哪有这么多万事俱备?哪有这么多胜券在握?

    “末将受教!”

    李来亨诚心拱手

    -------------------------------------

    吕梁山北侧四十里外,黄河之侧,运河之旁

    暮色四降,这里虽然千里平原,大概是由于多发洪涝的原因,林木实在不算旺盛,故而大军扎营,收集用于生火的木柴都颇为麻烦。

    “嚓!”

    张允用手中火镰,把刚刚同伴搜集起来的木柴点燃,入夜以后,他们便要在这野外驻营了。

    这里不是什么大军百里连营,周边不过二十来员骑士,把马匹安置在了不远处一片狭窄的树林当中,便在此处生火宿营。

    “按之前参佐的布置,咱们还得再往北二十里才行。”

    一旁,作为队副的赵忠看了眼手中的司南,和火光下铺开的简易地图,喃喃说道。

    他们一行,拢共二十二骑,确是不同于一般部队,乃是大军先锋的哨骑。

    光烈五年,李定国上疏建议,在军中建立常备的哨探编制,于是乎,每师在固有的三个步营,一个炮营,一个马营之外,还另外增加哨侦厢,作为直属力量。

    虽然名字上是一个厢,但实际上,编制不过两三百人而已。

    也就是两个哨的规模。

    但基本都是军中好手,负责临阵刺探情报,或是探查军情之类的任务。

    这和锦衣卫那种间谍手段不同,更类似于后世的侦察营。

    其实明朝边军也有过类似军种,唤作“夜不收”,盖因古代晚夜很少会有军事活动,而这些侦察兵却不受此限制,夜里也不回营,故名夜不收。

    最早为辽东都司麾下哨探的称呼,万历以后,辽事渐起,夜不收活动更加频繁,尤其以辽东巡抚郭光复和经略杨镐以后,提出“蓟镇旧有直拨、横拨,直拨深入虏穴,察其情形;横拨沿边了望,接续飞报。”这里的直拔、横拔就是指夜不收。

    故而军中设立此单位也是理所当然。

    张允点燃篝火后,回应道

    “咱们此番的目的地,应该是沛县方向,那里是图海的老窝,眼下清虏分作两部,在黄河两岸,但我军尚不知两岸清军到底虚实如何,这次,就是要探知沛县的北岸清军虚实。”

    赵忠迟疑

    “可这千里平原,吕梁山这边还好些,到了沛县那边,咱们怎么隐藏下来?”

    张允看了地上的地图一眼,道

    “微山湖”

    赵忠闻言,却是道

    “我倒是听说,微山湖那边,好像有义军在活动啊……”

    第52章 榆园军

    微山湖在中国众多水系当中,属于是相当年轻的一类。

    具体来说,其主体完全形成,也就是万历年间的事情。

    因为它实际上也是黄河夺淮入海、夺泗入海的结果。

    此时的微山湖,还在不断扩张的过程之中,以至于,湖泊的外围,都还是大片的沼泽地。

    芦苇丛生,倒是个隐匿的好地方。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自明中后期以来,地方上的流匪、山贼之类,往往都喜欢将巢穴安于此处。

    再加上这边原本就是漕运流转之地,不乏炎热的流匪之类。

    而到了天启、崇祯年间,也不乏不堪赋税摊派,和地方索取无度,逃入沼泽地内,寻地方隐匿的人口。

    满清入关以后,淮北、鲁南水系遍布,不乏抵抗的士绅和民间势力,一旦遭遇清兵围剿,此处也是躲风头的好地方。

    历史上,清末的捻军,就活跃在此处。

    当然,此时其实也不缺乏民间义军活跃

    其实,早在万历年间,山东天灾**不断,就有大量失地流民组织起来,抵抗官府捐税,他们利用茂密的榆林作掩护,所以被称为“榆园贼”,还创造了地道战术,在地下挖掘纵横交错的通道,长达数十里,神出鬼没地袭击官军。

    顺治二年,随着清军入关,抵抗的对象,也就从官府,变成了清廷,而且规模愈加扩大,榆园贼,也就变成了榆园军。

    延伸到鲁南、淮北、豫东等地。

    尤其是顺治五年,降清后被软禁在北京的江北四镇之一,刘泽清,偷偷联络了自家旧部李化鲸,派了出去联络河南、山东的榆园军。

    原本散落的义军逐渐聚集成了一股,成了气候。

    历史上,榆园军起义规模颇为不小,先后攻克曹州、濮州、定陶、城武四城,拥立明忠义王建都曹州称帝,改元天正元年,连克巨野、东明。

    清朝调集河北、山东两省镇兵围攻曹州,两月未果。顺治四年,榆园义军又西破南乐,北攻大名,有进取北京之势。义军所到之处,诛吏绅、劫府库、破城邑,给清军沉重打击。

    但在这个时空,朱由榔自然不愿意让榆园军过早发动,最后白白牺牲。

    而是通过锦衣卫,先行联络,在给予大量支持的同时,也让各地榆园军,先不要急着起事。

    等明军光复江南,抵近江淮以后,榆园军,就变成明廷插在敌后,一根颇为要害的钉子,只是这些年来,还一直没有太大动作。

    也因为明廷方面,希望榆园军先蛰伏下来的指示,原本历史上,因为抗清事发,而被全家凌迟于北京的刘泽清也保全了下来。

    如今明军北伐,兵锋抵达淮北,却正是蛰伏已久的榆园军用武之时……

    -------------------------------------

    微山湖东岸的一处水中小平地,从几艘平底小舟下来的二三十号人手,在此会晤。

    这些人都没有制式武器,均未着甲,只是裹着麻衣,与寻常渔民百姓无二。

    但腰间背上,却大多挟有弓刀,其中几个还带着简易粗陋的自制火铳。

    其中一位面如老农般朴素,三四十左右,身材高大的,隐隐似是这行人首领。

    其人名唤于七,山东人,算是鲁南榆园军首领之一。

    从这个朴素的名字上就能看出,其人出身寻常山东渔家,本为贫寒。

    明末乱世以后,和家乡几个弟兄流窜为匪,一路辗转到鲁南地区。

    榆园军渐起以后,他也响应了刘泽清旧部李化鲸的号召,在兖州府南部,济宁周边,拉起了杆子,组织起三四百流民百姓,上山入湖。

    从顺治五年以后,榆园军获得了明廷方面的支持,锦衣卫以走私手段,给这些地下势力,给予了部分钱粮和武备支持,虽然不多,但在草创初期却相当重要。

    三年多下来,于七在微山湖两侧,滕县、鱼台、邹县、济宁等地,已经有了十几股大大小小的势力,虽然人数都不多,大的也就两三百,小的不过三四十,但林林总总加起来,亦有近两千之数了。

    这些人手大部分都是畏惧官府重税,遁入山湖的青壮百姓,还有部分是南北漕运断绝后,失业的漕工、漕兵。

    眼下这二十来个相聚的人手,正是各地势力的头面人物,乃是受于七所召,共商大事。

    “李将军那边已经得了话语。”

    于七开门见山,直接道

    李将军指的便是刘泽清旧部李化鲸,明廷册封其为正三品昭武将军,并令其“经略招抚鲁南、豫东、淮北抗清事”,算是榆园军名义上的头领。

    当然,实际上榆园军成分复杂,有山匪、水贼,有流民、漕兵,还有乱兵之类,啸聚山林、湖泊,大多互无统属。

    “官军五十万大兵已经到了徐州,李将军的意思,是要俺们帮忙策应北伐的官军,届时自然有功劳,说不得事成之后,能得个一官半职,封妻荫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这次招来大家,就是想议一议,愿不愿意一同起事?”

    众人闻言,互相私语一阵,倒也都不算惊讶,毕竟此时北伐战役已经打响快小半年了,明军大军北伐的消息,整个北方都知道了,这些就在山东、淮北边境的黑老大们,不可能不知道。

    一名头领率先站出来,向于七一拱手,而后问道

    “对付鞑子嘛,俺们也没啥意见,只是……前两年,那鞑子总督唤作图海的,可是让俺们吃尽了苦头,这番若是大举起事,不会招来清兵围剿吧?”

    此言一出,许多人都颔首赞同,看向于七

    榆园军这几年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其中最大的打击,就是两年前图海调任山东总督之时。

    榆园军主要就是在山东、河南两省活动。

    图海任职以后,在重新编制户口、恢复生产的同时,就开始大肆剿匪,一度让山东境内活跃的榆园军势力遭受打击,颇为艰难。

    以至于不得不大量往南转移,跑到淮北和山东交界的鲁南地带,依靠湖泊掩护,才勉强生存下来,这让许多人心有余悸。

    于七朗声回应道

    “大家伙放心,此番官军北上,图海那厮哪里还有来应付我们的心思?现在山东、河南的鞑子兵马,都聚集在前线,山东地面上,怕是连一万兵都凑不出来,还要分在这么多府县。”

    众人又是一阵言语,都觉得于七说的不错,官军既然几十万大军往北推过来,那图海哪里还有精力和兵马来跟他们这些山贼湖匪周旋?

    于是乎便纷纷表示同意

    “那李将军那边,和于老哥你的意思呢?俺们什么时候起事?咋闹?”

    于七颔首,解释道

    “之前有南边锦衣卫的官爷过来言语,俺的意思是,既然是要策应官军,干脆就从微山湖旁的峄县、滕县下手,听锦衣卫官爷那边说沛县那边的鞑子,辎重有不少是从这两县转运,咱们若是拿下了,立了大功不说,也能弄出不少好东西来!”

    众人听闻有不少辎重,顿时眼前一亮,这两年他们的日子过得可不咋样,虽然有明廷方面暗地支持,但毕竟杯水车薪,平时别说武器装备,吃饭都是饥一顿饱一顿,遇到清兵追剿得紧,还得丢弃辎重,四处流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