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在线阅读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53节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53节

    瞬间遭受沉重打击的骑兵下意识迅速和对方拉开距离,而明军的炮火和铳声依旧毫不停歇,持续输出。

    减轻两翼威胁的明军方阵,迅速分出部分人手,向“v”字内部攻击。

    白文选正在中间方阵立旗指挥,这个营就是之前成都战役中立下殊勋的谢永常、瞿昌文所部。

    两侧方阵的参将干脆把火炮和火铳手全部留下阻击骑兵,而后分出一半刀牌、长矛手,往清军步卒侧后而去。

    经过沉重炮火打击后的满清步军,本就摇摇欲坠,士气茫然,紧接着又陷入和明军步卒的拼杀,整个军队的士气都宛如紧绷的弓弦,只差一点点,就会断裂。

    而这压到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这样到来了,尽管都类再三勒令骑兵,向两侧方阵发起突击,以求牵制住明军两侧方阵,但事与愿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任凭骑兵终于鼓起勇气,不顾一切,咬牙朝明军步卒方阵发动冲击。

    但面对密集的弹雨,导致骑兵根本无法密集排列,只能松散一团,冲击力大大减弱,最终还是被已经调动了一小半的步兵队列拼命阻击。

    “稳住!”

    参将带人斩杀数名后退窜逃的士卒,命亲卫压阵,维持战线,死死坚守住这一条只有十来米纵深的防线,避免清军骑兵和阵中被绞杀的步卒汇合。

    都类知道,事到如今,只有尽可能突破两侧步兵防线,贯穿明军“v”型阵列,将战线拉平,才有制胜可能。

    他低估了明军的炮火密度,过去,哪怕是明军攻城时,也就才出动五十多门野炮,而从刚才不到半个时辰的战斗中,明军至少有**十个炮口在吞吐火焰。

    在方阵上的体现就是,对敌面六百多米的宽度上,每二十米就有一门火炮在射击。

    即使骑兵顶着炮火不顾伤亡的冲到跟前,也无法在造成太大杀伤了。

    步枪和刺刀完全可以应对。

    “杀鞑子!”

    两侧夹攻的明军步卒全部都是冷兵器部队,而且数量也不算多,满打满算也就是千人左右。

    但这已经足够了,原本就在炮火、火铳打击下崩溃边缘的清军步卒集团,突然发现自己的侧后传来明军阵阵喊杀,再也坚持不住,轰然崩溃。

    当第一个清军士卒开始丢弃武器,反身逃跑,恐慌和畏惧的情绪瞬间传播全军,犹如瘟疫般,越来越多的人陷入崩溃。

    后方的清军主将都类看到如此状况,如何不知此战已然了结?如再不赶紧撤离,就真的要全军覆没了。

    牛角号“呜呜”传令,本来都类还想让骑兵接应步卒撤离,但却发现为时已晚,明军左右两只步卒已经锁住清军步兵退路,准备开展围歼。

    失去了步兵牵制正面的清军,更加无法应对明军犀利的火力输出了,只得灰溜溜带着骑兵跑路。

    被牵制包围的清军步卒见自己已经被抛弃,大量士卒开始放下武器投降。

    其中不乏如假包的八旗满洲、汉军。

    -------------------------------------

    吴三桂和豪格最后还是选择离开四川,这一战算是彻底葬送了他们的幻想,又付出了近千骑兵和四千多步卒的损失,清军盘踞在保宁的力量再次被削弱。

    已经不可能继续维持川北防线了。

    两天后,秦佐明率部北进,又攻克了阆中西南侧的南津关,这里距离阆中城已然不远,炮弹已经能够到城墙外围。

    豪格知道,阆中虽是川北重镇,但毕竟久未经战争,不会比那重庆的城墙坚固到哪里去。

    清军终于在形势所迫下,选择放弃阆中。

    在骑兵掩护下,吴三桂率部往嘉陵江西岸北上,先抵达铁山关,而后打算从剑阁入利州卫,随后走金牛道入汉中。

    豪格则延嘉陵江东岸,经阆中东北的梁山关沿江北上。

    川北三道

    新型炮营毕竟只有一个,装备白文选部还算能克制清军,但分散到其他部队,效果就没这么明显了,面对两侧出击的清军骑兵掩护,也实在难以阻绝。

    尤其是之前杨展部被重创,秦佐明和王光兴也吃过亏,不敢再向之前那样孤军暴露在清军步骑大队之前了。

    就当吴三桂经过五日行军,好不容易抵达剑州境内,即将逃出生天时,一个消息却从剑阁传来,顿时将希望变成了绝望。

    剑阁守将被副将带人伏杀,并夺去了剑阁控制权,向明军反正。

    金牛道上最重要的一处关口,直接被阻绝。

    吴军两万多人,瞬时就被推上了进退不得的两难境地。

    第46章 万夫莫开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剑阁,又名剑门关,是川北三道中,最主要的金牛道上,最为险要的关隘。

    当然,剑阁并非一开始就如此重要的

    汉末三国时期,诸葛亮以“大剑至小剑隘束之路三十里,连山绝险” ,于是在此处聚集大量人手,在悬崖峭壁之上“凿石架空,以通商旅”,而在大剑山道路峭壁中断、两崖相峙之处,用山石砌为雄关,置阁尉戍守。

    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完全不过分,剑门关其实不大,甚至非常小,满打满算面积恐怕也就比篮球场大点有限,一般戍守军士不会超过五百人,如果再加上周围配套的烽燧、堡垒,也很难超过三千。(历史上姜维三万人守剑阁,应该是指防范剑阁在内的整个保宁地区),但就这点人手,已经绰绰有余。

    剑阁俯瞰图

    历史上剑门关还没有被正面攻破过的案例,真要论起来,也就只有长征时期,红四方面军打下来过一次。

    而现在,这个川北锁钥变成了清军北归路上的天险阻隔。

    剑阁北侧图

    南侧

    剑阁地域狭窄,清军一共就只放置了四百守军,由一员守备千总统领,反正的剑阁将佐不过只是个把总,名唤狄才良。

    当初张献忠退入四川后,面临清军进剿,心里变得多疑,多次想要肃清军中不坚定摇摆者,部将刘进忠率川北两府投降清廷,狄才良原本是白文选部下小校,后来被借调到刘进忠部,降清后被打散进入四川绿营听用。

    听闻自己以前的老上司打到了保宁,再加上清军兵败如山倒,短短月余就丢掉了四川大部分地区,心中不免就起了想法。

    这就是用前军和左军为主力攻略川陕的好处了,这两个地方原本就是顺军和西军活跃的地区,还残存不少影响力。

    狄才良带着二十多个亲信,设计伏杀了守备千总和数名监督的满洲军士,而后在威胁利诱之后,逼迫剩下的守关士卒听自己指挥。

    整个关隘一共也就三百八十多名士卒,关上只有六门当年土司叛乱时配备的佛郎机炮,但已经足够。

    他们先阻断利州方向朝这边的交通,而后通过锦衣卫和明军取得联系后,打出旗帜,正式反正。

    高一功闻讯,非常高兴,许诺向朝廷请封只是把总的狄才良为参将衔,若此战得力,更是直接进一步加授副将,给个伯爵之类也是不难。

    这可是全歼四川清军的大好良机啊!

    同时迅速下令调动各部,白文选、秦佐明、王光兴和刚刚接替杨展部的王复臣、谭文,以及四千松潘骑兵,三个炮营,步骑大军共五万八千多人,火炮近两百门,一齐压上,是必要将吴三桂、豪格部困死在这川北群山峻岭之中!

    豪格见情况不对,接到剑阁投明之后的消息,毫不迟疑,第一时间就卖掉了吴三桂,直接放弃走金牛道,在没有通知吴军的情况下,掉头往百丈关和南江方向去,打算改行米仓道入汉中。

    而吴三桂却对此一无所知,其实就算告诉了他也无济于事,因为豪格部在嘉陵江东岸,而吴三桂却在西岸,想要改道,就必须先渡过嘉陵江,吴军两万多人马,时值六七月份,又是汛期,哪里能渡得过去?

    唯一的出路,只有尽快夺回剑阁。

    最先动手的还不是吴三桂,而是利州卫的满清守军,利州卫守将是吴三桂心腹,他们当然明白剑阁丢失意味着什么,连忙引军想要夺回剑门关。

    剑门关地形北高南低、北陡南缓,从南往北进攻还算好一点,但如果从北往南打,则几乎不可能拿下。

    狭隘的通道,并排站下三个人都麻烦,最多一次只能派七八百步卒上山攻关。

    利州卫三千清军,先后组织十余次进攻,均无功而返,只留下三百多具尸体,而守关军士只有十余人被箭矢射伤,其中两人身亡而已。

    于是乎,当吴三桂驻兵剑山之前,就陷入了如此尴尬的境地。

    别无他法,唯有强攻。

    好在剑门关从南到北的路线还是要比北面强一些,至少一次可以投送上千人了。

    吴军将士无法携带太碍事的长矛,只能用刀盾、弓弩、火铳,分为数十人一队,顺着陡峭的山路,向上方的剑阁一步步摸去。

    关城上,三门口径并不大的佛郎机开始装填,这些守关士卒自然是没有炮营那本事,射程也短的可怜,撑死不到一里。

    但就这样,却已经足够给攻关的清军步卒以巨大杀伤。

    滚热的弹丸只要碰到那狭窄山道,几乎不用做选择,就能掀起数条人命滚落下去。

    就算侥幸突入百步以内,凭借巨大的落差高度,关上守军可以肆无忌惮的向攻关士卒放箭、放铳,而且关前空地非常狭隘,只够展开一两百人的样子,云梯都不好摆开,最多能携带一两副。

    而守关士卒轻松多了,只需注意到那一两副云梯,集火破坏后,其余完全就是一边倒屠杀,关下清军就算想用弓矢、火铳压制对方都不可能,一方面是以低打高,弓箭射力不及,另一方面也聚集不了这么多弓手火铳,只能零散射击,而对方却能集结在关墙之上,肆意放箭、放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任凭吴军将士再如何勇悍,也克服不了这巍巍天险,不到一个时辰就留下数百具尸体后,被迫撤了下来。

    扯下来后,还眼睁睁看着对方打开关门,收捡吴军尸体上的器械甲胄和箭矢、火铳之类。

    变成明日杀伤清军的武器。

    吴三桂通过望远镜目睹了全程,心中更是死沉下来,这位昔日大明的山海关总兵,如今满清的平西王,再一次体会到了当初李自成率大军攻打山海关时,那种恐慌的心境。

    可那时候,至少自己还能向满清求援,实在不行投降李自成也是条出路,而现在呢,自己怕是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了。

    吴三桂别无他法,唯有继续猛攻。

    明军王复臣、谭文两部已经抵达青林口,白文选自南面追击,距此地数十里外行营,秦佐明、王光兴的大军则沿嘉陵江北上,隔断吴军渡江可能后,步步朝西面逼近。

    也许是陷入绝境后的疯狂,吴三桂也不再保留力量,不计较伤亡,赌上一切,以三千人为一阵,全军分作七阵,从黎明时分开始,直到傍晚,轮流不停攻山。

    全军如困兽犹斗,面对剑阁疯狂反扑。

    利州卫的清军也策应吴三桂,同时在剑阁后方夹击。

    三千人如果摆在平原上,实在是不值一提,只是个小方阵而已,但若是铺展在剑阁前狭隘的山道上,密密麻麻几乎站满了人,根本挤不下,只能一股一股地摸上去。

    不少人再途中滚落山崖摔死,面对明军城头炮火,也毫无躲避的余地,一旦碰到就只能倒霉。

    清军的伤亡数字陡然上升,但这也并非没有效果,起码终于有近百清军能够摸到关城之下了。

    并且由于后方还有利州清军策应,守关士卒必须要分出一部分来应对,两面同时交战,压力顿时增加。

    关内不过三百多号军士,守起来十分吃力,狄才良只能咬牙不断激励士卒

    “高都督已然许诺了!凡此战后,所有守关将士官升三级,赏银百两!不幸牺牲伤残的,一样照发给家属,封妻荫子!”

    “正在保宁的刘都督、白总兵、王总兵都是当年的西军老人,如今也都身居高位,封侯拜将,光烈天子言出必行是出了名的,必然不会骗俺们!”

    “诸位弟兄,只要在坚守几日,建功立业,唾手可得啊!”

    狄才良所言也由不得众人不信,清军丢了重庆、成都,现在连阆中也丢了,只能灰溜溜的跑路剑门关,这是大家亲眼看见的事情,如今既然已经反正,哪里还有再动摇之理?

    好在依凭地势,明军常常能以一比几十的伤亡比来对清军进行打击,而总是吴三桂和利州清军如何歇斯底里,也不可能在关前一次展开太多人马,剑门关那狭窄的城楼如同惊涛骇浪中屹立不倒的礁石,任凭拍打。

    吴军的士气也日渐低迷,长此以往,也不免有心思活泛的人想寻求其他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