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诸天从心录在线阅读 - 第八百七十四章 释家劫难

第八百七十四章 释家劫难

    十五年后,牧尘于罗浮山中炼气修行,钻研佛,道之大,参悟两仪微尘大阵,想要以微尘之道证道大罗。但是他的微尘之道却又不能原搬照抄仙道之解,更不能照抄太上之功,不然证道之后他也就不是他了。

    以佛门之小,以道门之尘,两而合一,参悟出了独属于牧尘的微尘之道,微到看不见,“尘”到找不着,玄之又玄,妙之又妙,十五年来不曾出山一次。

    不过虽然没出山,但是牧尘却也在关注着释家的发展,靠的自然是他的三花之上铅花之中的第四颗灵丹和第一颗灵丹。

    第一颗灵丹乃是大千世界气运所化,虽然圆满但是本质不高,比不上大昌天朝带来的天周气运。

    不过自牧尘传下此界释家之后,释家气运带着佛门气运融入第一颗灵丹,帮助第一颗灵丹快速成长。

    倒不是因为别的,牧尘出身浮屠古族,而浮屠一说本就是佛门术语,亦作“浮图”。一指佛陀;二指佛教;三指和尚;四指佛塔;五指华盖。

    浮屠古族修行的《大浮屠诀》凝形之后便是一座宝塔,而浮屠古族的绝世神通八部浮屠更是佛门妙法,之前牧尘不清楚,但是如今看了佛经,传了释家才知道八部浮屠的原理。

    浮屠老祖修成八部浮屠是在浮屠塔中凝聚出了八颗珠子,有无上威能。牧尘也学了此法,不过牧尘证道太乙之后一直在寻找八颗珠子的来历,如今通晓佛法之后,也算是找到了出处,源头。

    那八部浮屠之中的浮屠说的是宝塔,而所谓的八部说的却是佛门八部天龙,乃是佛门和吠陀神系联合后,从吠陀神系之中度化而来的几个天人部族,以及从洪荒本源世界中寻来几个部族合成的佛门八大护法。

    八部者,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呼罗迦。

    而八部浮屠之法正是借用天龙八部之力量施展的,而那八颗宝珠,正是天龙八部一族中的菩萨的舍利子的投影混合修士自己的力量凝聚而成的神通舍利。

    可惜的是浮屠老祖没有机会八部浮屠修行下去,不然他就会发现八部浮屠凝聚成的八颗珠子会慢慢的变成天龙八部的形象,也就是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的形象。

    再往后修炼,若是到了大罗道果可以投影诸天万界之后,便可以将自己的大罗灵性注入其中,化为八个生灵,可以作为自己的八个化身。

    当然,其中还需要佛法加持,不过这都不重要,这可是八个不用转世就可以存世的化身,甚至于天生就有佛门天龙八部护法的尊位。

    若是以后牧尘有了一尊佛陀化身,八部天龙化身就可以直接化为佛陀护法,不说菩萨位,怎么说一个罗汉尊者位还是有的。

    浮屠古族和佛门有渊源,这也是为什么牧玄不直接修行浮屠古族的《大浮屠诀》的原因,同样也是为什么牧玄要找释家气运补足牧尘第一颗灵丹的原因。

    至于第四颗灵丹,此身作为赢氏一族的人,只要秦国之主还是赢氏一族的人坐着,秦国气运自然会源源不断的聚拢过来。

    更别说如今的秦王十五年间,不,准确的来说,应该是十年之间就换了三任,现任秦王嬴政继位时才十三岁,如今已经十九岁了,临近加冠却还不曾掌权,秦国大权仍在国相吕不韦手中。

    不过毕竟最近即位的秦王和牧尘的关系越来越近,牧尘此身的父亲是前任的秦王赢异人的弟弟,虽然不是一奶同胞的那种,却也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

    牧尘自然也就是前任秦王的亲侄子,现任秦王的亲堂哥,秦国在如今丞相吕不韦的带领下越发的势大,牧尘自然也得了不少气运。

    通过释家气运的增多,牧尘能够感受到释家的扩张,虽然有点小挫折,但是却没什么大问题,毕竟释家辉祖经过三十年的修行已经成了巅峰宗师,距离成为大宗师只差和天地之力交流了。

    而释家背后那位传下释家禅宗的牧子,尘祖可是大宗师,虽然自从齐国传道之后就已经消失不见了,但是谁知道那位大宗师缩哪里去了?

    大宗师可以引动天地之力,所以陨落的时候同样会在附近出现天地之力的暴动,最近三十年虽然诸国战乱,但是却没听过哪里出现过天地之力暴动的迹象,哪怕是国破了,大宗师们也是一个没死。当然也有可能是他们用特殊手段镇压了天地之力暴动,不过这都不重要。

    大宗师寿命极长,只要不自寻死路,安安稳稳的活到百岁是没问题的,诸子百家没什么人对释家动手,自然是估计牧尘存在。

    毕竟他们自己家里也有这种人物,别看现在只有道家人宗入世,就不把天宗当一回事,上一个跑去太乙山天宗找找麻烦的被天宗北冥子直接砍成了渣渣,顺风扬了。

    墨家如今动作不小,靠的不还是他们家大宗师六指黑侠活跃?儒家荀子虽然离开了稷下学宫,但是却仍然和伏氏一族年轻一辈伏念等人在天下游学,宣传自己的学说。而那位年轻的释家大宗师,如今指不定跑到什么地方准备突破天人境界呢。

    画下符箓的最后一笔,想要向其中输入法力,突然间牧尘的手一抖,手中的桃木符化为残渣,牧尘眉心紧皱,右手轻轻一抬,一朵铅花落在手中。

    “这是?”铅花之中,供给第一颗灵丹的释家气运波动极为厉害,很明显的释家出现了问题。

    “唉……释家啊,也该去看一看了。”说着,牧尘手一招,一串由千年桃木心所刻的念珠落在了牧尘手上。

    虽然只有十二颗,却是在牧尘参悟佛门之小的时候,为了印证佛法而雕刻的十二颗珠子,本应是人头大小的珠子,被牧尘以“小”之道化为了牛眼大小。

    每一颗珠子上都密密麻麻的刻着一遍《心经》,但是十二颗珠子代表的却是佛门十二因缘,也就是佛门中形容人生的十二个阶段: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可以说当前阶段,牧尘在参悟佛门之“小”之时对于佛法所有的感悟都在这串珠子上了。若是牧尘修佛法,这串佛珠必然是牧尘的证道至宝,可以牧尘修仙。

    比起在佛法上的进境,牧尘在道家“微尘”之意的进境更大,远超于对佛法的感悟,而牧尘自己对于微尘之道的诠释也诞生于此之上。

    “还是得走一趟啊,我还以为用不着我呢。”牧尘摇了摇头,却是没有腾云驾雾,不过一步踏出却也走出了近百里地。

    原宋国境内,空桐山,释家禅宗祖地,虽然第一次禅宗传法是在临沂稷下学宫,但是宋辉真正落脚的地方却是在曾经的宋国境内,释家禅宗祖地也就了落在了原宋国境内的空桐山上。

    空桐山不远处就是原宋国的空泽邑,“哀二十七年,宋景公游于空泽,卒于连中,大尹兴空泽之士千甲,奉公自空桐入,是也。”

    空桐山勉强也算得上是名山了,不过诸子百家看不上这里,宋辉便直接在这里设立设立了释家祖地空辉院。

    说是院,实际上这里经过十几年的建设,这里更像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城池,毕竟释家弟子多是宋辉捡来的难民,而随着战争的爆发,难民的数量越来越多,所以加入释家的人也越来越多。

    空辉院也从原来的一个不过容纳十几人的山庄变成了村落,直到现在变成了城池。本地人称之为空辉院,外人一般都称之为空辉城,或者释城。

    在外面战火连天的时代,空辉城中却异常的和平,男耕女织,井井有条,仿佛人间的世外桃源。

    空辉城中心矗立着一座七层宝塔,名为释禅塔,乃是空辉城的核心所在,最上层便是释家如今的辉祖宋子所在,也是释家的藏经阁,第六层和第五层是释家诸多长老所居,释家六大长老,两位先天宗师,四位顶尖高手,第四层往下便是处理释家和空辉城政务之所。

    释禅塔第四层,释家六位长老齐聚一堂,围坐在一起,脸色有些沉重。大长老空法叹了一口气:“我等济世度人,所求不过是一安身立命之所,他们为何如此逼我等?”

    二长老空治捋着胡子沉声说道:“这也是没有办法啊,咱们释家发展越来越大,如今仅是空辉城中就有三万人,其中修行我释家法门有成的弟子就有两万,虽然其中一大半都是不入流的弟子,但是剩下的一小半都是三流,二流的武者,就是一流高手也就数百人。

    这还只是在空辉城中的弟子,在外奔波的弟子虽然不多,但是也有几千人,都是二流武者,而且人数现在还在不断的增加,他们怎么可能不怕,自尘祖传法还不过二十年啊。”

    三长老空性冷笑了一声:“是啊,他们怎么可能不怕,他们一天天为了那点权利打的你死我活,结果受苦受难的还是老百姓。

    我敢说,咱们现在振臂一呼就能拉出三万入品的武者组成军队,他们能不害怕吗?这才十五年!”

    大长老空法苦笑:“当年墨家号称当时第一显学,不曾分家的时候,甚至都能带出十万人的大军来,人人武装墨家机关,谁说什么了?如今不过是看我等好欺负罢了。”

    “那都是老黄历了,墨家现在一挥手能有那也多人?”四长老空和摇头:“当年墨家也是怕出事这才将墨家分为三墨,只是分开之后墨家仍然受到诸子百家和诸国打压,如今能够说道说道的也就剩下机关城了。

    不过哪怕如此,墨家现在恐怕也有几万弟子,不比咱们少,为什么他们敢来找咱们的麻烦,不过是欺负咱们没有大宗师坐镇而已。”.

    五长老空泉接着空和的话头说道:“确实如此啊,辉祖至今不曾进入大宗师之境,尘祖又不知身在何处,如今他们可不就是要柿子专挑软的捏?”

    “也就看这次辉祖闭关能否突破吧,不过我看悬啊。”六长老空真最年轻,不过二十多岁的模样,看在墙壁上说道:“当年尘祖说而不讲,释家经义,禅宗法门全靠自悟,短短十五年,辉祖有此成就已经不凡了……”

    “闭嘴,空真,你怎能论述尘祖做法?”三长老空性呵斥道:“尘祖传法时候就说过,若是有缘自然得悟,若是无缘纵使他讲上千百遍也难以成就!

    我等如此,不过是因为……”除了五长老和六长老之外,其他四个长老都是当年在稷下学宫听过牧尘宣讲的。

    “因为什么?”不过三十多岁的五长老空泉直言不讳:“若是讲解无用,咱们释家哪里来的这么多的入品弟子?”

    “唉,都歇一歇吧。”二长老空治劝到:“我曾在入释家之前采访过儒家大宗师荀子,荀子曾言尘祖除了临走前说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之外,另有一副偈语: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说起荀子来,我倒是记得辉祖曾经说过,”四长老空和回忆道:“他曾经跟随尘祖,尘祖和荀子见面后,曾经赠与了荀子一本经书,上面虽然也是《心经》和《金刚经》,但是却是在尘祖在去往稷下学宫的路上,亲自炮制之后,又亲笔写上的。

    咱们的叶经虽然也是尘祖亲手所刻,但是叶经的出现确实尘祖在刻了那本书之后随意写的,比起那本书差了不少境意。”

    “还有此事?”五长老瞪大了眼睛:“我怎么不知道?”空和微微颔首:“自然是有的,辉祖闭关之前曾去拜访荀子,为的就是想要取回这本经书,但是荀子却只借不给,辉祖也没办法,只能看了几天之后就还了回去,如今……唉……”

    “说这些做什么?”大长老叹息道:“说这些没有意义,如今想的却是如何对付那些魏国的……”空法说着却是突然一顿,透过塔上的窗户想着外面了看去:“他们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