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明末辽东从军行在线阅读 - 第五十一章 新训科目

第五十一章 新训科目

    比试结束,共有八十余名官兵获得担任各级军官的资格,这个人数与杨林计划中的人数相差很大。他告诉官兵,今后还会有很多比试的机会,不要放弃希望。

    获得军职的官兵个个兴高采烈,觉得这是依据自己的实力获得的荣誉。就好比书生考取了功名一般,走起路来腰杆儿挺的笔直。其他的官兵对他们不仅是恭敬,而且还颇为崇拜。这种现象在当今的明军中实为罕见。

    杨林对手下现有官兵重新进行整编。如未算上未归队的王长水和刘万山兄弟率领的五十名官兵,现有在册官兵二百八十人。共分为甲乙丙丁戊五个哨,每哨额定官兵一百人。另设一个军法队和一个辎重队。

    其中甲乙两哨为齐装满员的主力哨,若有敌情则第一个上阵。剩余三个哨、军法队和辎重队,仅有少数官兵作为骨干先支撑起来,等以后补充了兵员再说。

    杨林知道后金方面正在消化萨尔浒大战的胜利果实,一时半会儿还不会有大的军事行动。因此要把手下现有官兵的训练程度提高上来,等日后上了战场就可以发挥坚强作用。所以他不怕手下官兵缺编,怕的是时间不足和缺饷。

    现有的粮饷还可用三个月,等用尽后张应昌能不能按时补给都是未知之数。如拖欠军饷,官兵的热情和积极性都将受到打击,再好的训练方法都没有用。但现在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到时候再说。

    根据比试结果,杨林当众任命张魁武署理甲哨哨官、马勇署理乙哨哨官、赵海臣署理丙哨哨官、孙奎亮署理丁哨哨官、刘信署理戊哨哨官。这五人虽是署理哨官之职,但大家都明白,只要这他们不出纰漏、不犯错误,正式担任哨官是早晚的事。

    军法队暂时以熊大海和吴小七和几名官兵为主,他们要找人把新旧军规都记下来,然后监督各级官兵实施。这可把吴小七累惨了,因为在杨林的亲自教导下,他是军法队中唯一识得几个字的人。所以他白日要监督官兵军纪,晚上还要熟记各项军规,然后再默写下来加深记忆。

    新的训练开始了。这个时代的明军训练内容不过就是列队、行军、布阵、搏击等传统的内容,而且还是每隔三天或五天才训练一次,可想而知训练程度和效果会如何。面对单兵战力和身体素质较强的后金军,武备松懈的明军明显不是其对手。

    杨林认为,若想克制后金军,由辽东汉人组成的辽军是其强劲的对手。辽东汉人在身体素质和饮食习惯等方面,几乎与女真人极为相似。

    如围猎的区别。女真人通常以家族、宗族或部落,分工明确的有组织、有季节性的进行。而辽东汉人多数是在冬季农闲时节,为了增加口粮而自发性的进行。虽然分工和组织度不高,但在本质上还是有一致性的。

    再如饮食方面。辽东汉人和女真人都生活在高纬度的寒冷地区,日常主食以谷稻、粗粮、面粉、肉类等为主,并不似华北地区多以面食为主,也不似华南地区多以稻米为主。而是两者兼而有之,再以其他杂粮为辅。

    菜肴以重油重盐为主。重油是为了增加身体的脂肪,以抵御寒冷的天气。在寒冷的季节里劳作,人体消耗的热量要高于温暖地区。所以重盐的作用是能快速补充身体盐分,保持有较高的体力进行活动。从古自今生活在辽东的各族百姓,咸菜和大酱几乎是每餐必不可少之物。

    在历史上,主要由辽东汉人组成的“东江军”,依靠顽强的意志和对辽东天时、地理和环境的熟悉,时常深入敌后百里甚至是数百里袭扰作战。若是其主将毛文龙不死,后金被其逆袭翻盘的概率极大。

    而后期的“关宁军”不仅能正面硬钢后金军,在某些时段和地点已能遏制其攻势,并进行颇有成效的小规模反攻。可惜领导他们的祖家、吴家等辽西军阀始终心存私念,未将他们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以致成为一大憾事。

    杨林坚信只要训练得当并粮饷足额,自己手下的这些辽兵在日后必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他根据后世中国军队的训练方式和内容,总结分析现今明军的作战特点,在原有的训练内容上新设战术、侦查、擒敌、越野、器械、工事、体能、泅渡等九大主要训练科目。各主要训练科目下包含不同的次要训练科目。

    如战术训练除了传统的训练内容外,新增了在平原、城堡、山地、丛林等不同地形的攻守方法,以及对今后装备的大盾和标枪的训练方法。其中四百米障碍就属于这一科目内的次要科目。

    侦查训练包括刺探、化妆、潜伏、捕俘、伪装等方法,是斥候和夜不收们必备的训练科目。

    擒敌这项科目主要是训练官兵个人的格斗技能。杨林将教授他们来自后世的中国散打、西洋拳击和泰缅拳脚等格斗技能。这是在战场上与敌人肉搏时获取优势的关键。

    越野训练分为轻装和武装两种。简单地说轻装就是徒手长跑,武装就是全身披挂长跑。

    器械训练包含单双杠、木马,以及飞索、云梯、冲车、战车等如何使用。

    工事训练主要内容就是构筑营地和野外工事,外加布设炸炮和鹿砦等物,以遏制和防御后金军的骑兵及弓箭手。

    体能训练的内容就多了,什么俯卧撑、仰卧起坐、举重、拖石锁、拔河、跳绳、深蹲、扛圆木等等。

    泅渡训练主要分为武装泅渡和轻装泅渡,目的是在行军作战中能快速渡过大小河流。轻装泅渡就是让官兵都会游泳,在没有任何辅助装备的情况下渡过河流。武装泅渡时以队为单位编扎木筏,将怕水的铠甲和弓弩用油布包裹好放在上面,然后官兵腰系充气的猪羊膀胱等物,扶木筏渡河。

    杨林为了进一步加强官兵正规化,在明军中现有实行的各项军规基础上,参考后世中国军队条令的内容,对官兵的训练和行为举止做了规定。

    最主要的一项内容便是统一和实行新的口令制度。如前进的口令为“开步——走”;停止前进的口令为“止——步”、跑步的口令为“跑步——走”等。

    再如官兵互相间的称呼,平级的官兵以姓名或姓氏加职务互相称呼;下级称呼上级,均以姓氏加职位称呼;上官称呼下级,以姓名或姓氏加职务称呼。

    又如上官向下级传达命令,下级领命后均回应“遵命”二字。官兵点名时,被点名者均回应“标下在”。下级在上官面前均自称“标下”。总之等等,杨林为了彻底将部下们打造成一支精锐,可谓是殚精竭虑。

    如有官兵违犯军规,将受到各种体能训练的惩罚。这还不算完,其所在的什伍要在所有官兵面前,集体背诵相关的军规军纪。这绝对是令人颜面大失的事情,所以各什长和伍长都是瞪圆了眼睛严禁有手下犯错。

    不过受到时代的限制,杨林并未完全照搬后世中国军队的各项条令和规定。至少他还没让手下们去把被子叠成“豆腐块”,更没有让手下们练习与实战几乎毫无关联的正步等内容。但是为了防止发生疫病,环境卫生的标准还是很高的,营区和营房内外看不到丁点的垃圾。

    新的训练和军规,让官兵们冷不丁的极不适应。许多训练内容都是闻所未闻。例如站军姿。杨林告诉官兵这是列队列阵的基本功,好处极多。却被官兵们暗中讥笑为哄小孩子的把戏,认为这种训练纯是多余的。

    杨林便以身示范,要求官兵们在一个时辰内站在原地纹丝不动。结果官兵们竟毫无例外的全败下阵来,这让他们感到极为汗颜。

    再如四百米障碍训练,杨林将它改变称呼为“八百步障碍跑”。它是后世中国军队在实战中摸索总结出来的训练科目,不论是冷兵器时代还是热兵器时代都极有针对性。

    这项训练除了锻炼士兵体魄和意志,主要目的就是让士兵在战场上以最短的时间,迅速通过敌人远程武器有效杀伤射程,冲到对方面前进行近战。面对善射的后金军,这项训练科目能发挥较大的作用。

    官兵们虽在训练中苦累不堪,但军中较好的伙食却让他们极为满意。现在每日一天三顿饭,早晚是稀饭、粗面馒头或面饼,外加咸菜和炒菜。

    午饭是大米和小米混合的干饭,外加炖菜或炒菜。每四天半的训练结束后,营中就做上一顿肉食改善生活。这样的伙食不能保证每人都能吃的好,但都能吃的饱。

    这个时代的明军伙食不是统一做好后集体吃,而是官兵领了粮饷后自己做饭吃。有的官兵带着家属,为了节省银钱便不吃饭或少吃饭,以致训练时体力跟不上。甚至发生过官兵在训练时累死的事情。而且官兵各自做饭不能保证卫生条件,时有疫病流行。

    好的伙食是保证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基础。所以杨林完全改变了这个时代明军的吃饭方式,由散放式变为集中制。这样做的好处虽多,但是伙食费的来源却是大问题。

    杨林的胆子很大,他在税收上打起了主意。现在叆阳最大的官就是他本人,可以说军政尽归他管,这税收自然也是他说了算。所以这每日几两的税银就成了他手下官兵伙食费的来源。

    徐晋担心杨林私动税银日后要受追查,所以数次劝诫他不可如此行事。但杨林知道今后辽东局势将糜烂不堪,朝廷不仅无法收取辽东税银,而且还要向这里花费巨额军费以确保各地不失,那里还有时间来清查税银的事。

    杨林告诉徐晋不要担心,税银的事没人会追查,放心大胆的花就是了。

    叆阳地处要地所以较为富庶,随着局势稍微稳定,来自各周边堡城的商贩日渐增多。税银也跟着多了起来。

    杨林并不想鱼肉盘剥百姓,如出入城门是不要钱的。商贩采买也不收买家的钱,只收卖家的钱。他只是保证手下们吃的好吃的饱就成了,其他的暂时先不考虑。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抓紧时间将手下们训练成精兵,以便迎接今后日益紧张的战事,以及逐渐糜烂不堪的辽东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