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历史的天空之靖康遗恨在线阅读 - 第十三章 徽宗皇帝

第十三章 徽宗皇帝

    蔡京的这个“富贵难移”,主要就体现在徽宗朝。

    蔡京的一生,在徽宗朝时达到了顶峰,不但拜相,而且五次致仕退休,四次被重新起用,而且不断加官进爵。

    这是个什么原因呢?原因就在于徽宗皇帝和蔡京有着相同的禀赋,故此相互羡慕,相互吹捧,相互利用,相互欺诈了。

    话说徽宗皇帝的父亲宋神宗,共生有十四子,长子赵佾、次子赵仅、三子赵俊、四子赵伸、五子赵僩、六子赵煦、七子赵价、八子赵倜、九子赵佖、十子赵伟、十一子赵佶、十二子赵俣、十三子赵似、十四子赵偲。

    在神宗皇帝的十四个儿子中,长子赵佾、次子赵仅、三子赵俊、四子赵伸、五子赵僩、七子赵价、八子赵倜、十子赵伟皆早殇,仅存六子赵煦、九子赵佖、十一子赵佶、十二子赵俣、十三子赵似、十四子赵偲。

    神宗皇帝殁后,六子赵煦继位,是为宋哲宗。

    哲宗即位的时候,年仅十岁,由宣仁太皇太后垂帘听政,直到十九岁时,宣仁太皇太后撤帘,哲宗皇帝方得亲政。

    哲宗亲政后,先折腾着废孟后,继折腾着立刘后,后又折腾着生子,谁知仅有一子,还在三个月上的时候夭折了。

    哲宗皇帝若是命长,还可以接着折腾,再折腾出一帮子女来,就有儿子承继他的大位了。

    无奈哲宗皇帝命不长,在仅有的儿子夭折后,他自己也生出一场大病来,终是在没有留下子嗣的情况下,驾崩了,年仅25岁。

    哲宗皇帝没子嗣,承继他大位的只能在剩余的几个皇弟中选择。经过一番选择,最终确定由神宗皇帝第十一子、哲宗皇帝排后第五弟赵佶承继大位。

    当时,赵佶尚是端王,年方一十九岁。

    若是按正常情况来办的话,大宋第八个皇帝无论如何都轮不到端王赵佶,因为他的上面还有九子赵佖,下面还有哲宗皇帝的亲弟弟十三子赵似。

    但因为赵佶人长得好,特别机灵,多才多艺不说,情商还高,极讨向太后的喜爱。那向太后跟了神宗皇帝后,并无产子,故对神宗皇帝诸子,均视为己出,并无薄厚区别。

    哲宗皇帝殁了当天,向太后急招朝中辅臣,商议嗣君事宜。

    面对众多大臣,向太后哭着说道:“诸位卿家,国家不幸,大行皇帝无嗣,亟应择贤继立,慰安中外。”

    众大臣并不知道向太后属意与那位皇子,故此皆闭口不言。

    时任宰相章惇,心急口快,见其他大臣都闭口不言,就不管不顾,高声说道:“皇太后在上,臣以为,依礼律论,当立母弟简王似。”

    赵似乃神宗皇帝第十三子,系哲宗皇帝的亲弟弟。

    向太后闻言道:“卿此议不妥。老身无子,诸王皆神宗庶子,不能这般分别,有失公允。”

    章惇闻言,想了想,复说道:“皇太后在上,若依此说,臣以为,若欲立长,应属申王佖。”

    申王赵佖乃神宗皇帝九子,是神宗皇帝活着的儿子中最长者。然赵佖有眼疾,不讨向太后喜欢。

    那向太后终是不喜赵佖,有意让赵佶继位,便对章惇说道:“卿此议也不妥。申王有目疾,有碍观瞻,不便为君;依老身看,还是立端王佶吧。”

    端王赵佶是个典型的才子,人长得风流倜傥,而且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尤其一笔“瘦金体”书法,俊秀飘逸,独步天下。

    端王赵佶喜欢玩乐,骑马,射箭,踢球,杂耍之类的东西,样样都会。

    端王赵佶还爱赏玩爱收藏,奇珍异宝,奇花异石,恨不能天下奇宝全都集中在他的王府中;天下的书画古董,恨不能都安置在他的书房里。

    更甚的是,端王赵佶爱女人,常常出宫,寻花问柳,浪迹于勾栏瓦舍,全没有个做王子的庄重。

    端王赵佶,既是个才子,更是个花花公子,轻浮浪荡,风流倜傥,满朝大臣,无人不知,人人皆晓。

    听到向太后提议由端王赵佶继位时,章惇便急了,出于为大宋江山社稷着想的考量,也顾不得许多了,遂挺身而出,高声抗争道:“皇太后,恕臣直言,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

    向太后直言让端王赵佶继位,这个情况在场的大臣心里都明了了,就没有什么顾忌了。

    当向太后被章惇顶撞,尚未说啥,旁边立着的曾布怒了,大声叱咤章惇道:“大胆章惇,目无尊上,皇太后面前,胆敢如此妄议诸王!臣申明,章惇此议,仅代表他个人意见,并未与我等大臣商议,责任由其自负。依臣之见,皇太后圣谕,甚是英明,臣很是赞同。”

    其余在场大臣,亲耳听到向太后已明确表态由端王赵佶继承大位,谁还会像章惇一样不识时务,给自己找麻烦,故此皆齐声说道:“臣等合依太后懿旨。”

    向太后环视一圈,见除章惇外,诸大臣皆拥护自己主张,便说道:“先帝常谓端王有福寿,且颇仁孝,若立为嗣主,量无他虞。”

    众大臣见说,皆随口应承道:“先帝英明!皇太后英明!”

    当时,章惇势单力孤,无人响应,料难争执,只好缄口不言。

    国不可一日无君。大事既已议定,乃由向太后宣旨,即召端王佶入宫,继承皇位。

    宣旨官随即便拿着向太后懿旨,疯狗撵狼般奔往端王府。

    此时,端王府中,在一帮丫鬟、伴当、小黄门的拥簇下,端王赵佶正在和前不久从驸马都尉王侁那里要来的跟随高俅在踢鞠!

    “鞠”是个啥?鞠是大宋时脚踢头顶肩扛胯摆唯独不能用手去抓的一种玩具,外裹皮革,内装米糠的球类。

    如此看来,大宋时候的“鞠”,基本上属于现在的足球。

    那个年代,人们无法将空气装入皮囊中,只能装些米糠之类的东西,所以只能叫“鞠”,而不能叫足球。

    若是那时候,“鞠”就叫“足球”的话,足球运动最早应该发明在中国,没有外国人什么事。

    为了叙事方便,我们暂且将“鞠”叙为“气球”。

    话说和端王赵佶一同踢球的高俅,原本是东京城里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自小不务正业,只好刺枪使棒,最是踢得一脚的好气球。

    那高俅为人,也算是个杂家,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杂耍,无所不精;也胡乱学些诗书词赋,略微附庸一下风雅;若要论起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全都不会,只是在东京城里城外给大户人家帮闲。

    初时,高俅仗着会使棍棒,便在街上耍横,常和人较量一番棍棒。东京城里,人人都知道高球是个无赖,故此在与他比棒时,皆假意让着他,好不给自己找麻烦。

    高俅和人比棒,接连获胜,不知是别人让着他,还以为真的是自己棒术高明。

    一日,高俅又在街上和人比棒,接连赢了几人,便夸起口来,道东京城里,在棒术上能赢了俺高二的人,还真没有。

    这时,恰有一大汉从旁走过,听到高俅的夸言,甚是不悦,遂站住了脚,怒视着高俅。

    高俅正吹得得意,猛然见一汉子怒视着自己,遂问道:“你这厮是作甚的?你只管走你的路便是,为甚如此看着俺?难不成想跟俺较量两棒?”

    那汉子知道在此夸口的乃是东京城里有名的无赖高二,然听高俅吹牛心里来气,暗道,别人怕你,俺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却怕你作甚?!既是你要较量两棒,俺就和你较量两棒,好让你知道下俺王升的厉害。

    于是,那汉子便说道:“既是这位大哥要与俺较量两棒,那俺就跟你较量两棒。”

    高球闻言,以为又是寻常之辈,遂说道:“报上大名来,俺高二从来不打无名之辈。”

    那汉子道:“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俺乃王升!”

    高俅乃是个街头混混,哪里识得人家八十万禁军的教头,遂讥笑王升道:“哈哈,你是王升?你已经是王了,你待要升到哪里去?再升就成皇上了,这是大逆之罪!俺先不和你说别的,来来来,俺和你较量两棒再说。”

    周边人见有汉子要与高俅较量两棒,皆围了过来,要看热闹。其中一人,将一根棍子递与了王升,指着高俅,嘴里说道:“汉子,打他!”

    王升笑笑,接棒在手。

    高俅也赶忙拉了个架势,举棒在手,望王升兜头便打将过来。

    王升见高俅一棒打来,也不躲,只是将手中的木棒望高俅门面戳去。高俅见对方棍棒戳面而来,吃了一大惊,忙收住棍,来挡王升戳来的木棒,谁知王升这一棒乃是假的,待高俅收了棒来挡自己的木棒时,却猛然收了回来,抡圆了,照高俅腿上就是一棒。只听得“咔嚓”一声,愣是将高俅的腿骨给打折了,打得高俅滚躺在地上,吱哇乱叫。

    高俅挨了这一棒,直歇息了半年有余方好。

    自那后,高俅不和人比棒了,开始教唆着大户人家子弟使钱,整日里三瓦两舍,风花雪月,沾花惹草,寻花问柳,不务正业,终被一大户人家一纸文状告到了开封府。

    对高俅的恶名,开封府尹平日里也有耳闻,知道高俅不是什么好人,便不由分说,叫衙役们将高俅给扯翻了,狠狠打了四十脊杖,然后赶出了东京城,不许高俅在东京城里混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