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言情小说 - 逃荒路上,我靠签到系统风生水起在线阅读 - 第31章 乌拉城采买

第31章 乌拉城采买

    江明月家的地窨子两天就盖好了,是三个并排的地窨子。

    但是东西地窨子和中间的地窨子间都有个相通的两米小走廊,同时安了个木头门。

    三个地窨子朝南都各有出口,如此建造既保障了采光通风又给了各自隐私的空间,同时内室相通也方便冬日天冷时不出门就可以串屋子。

    地面被夯实铺了一半的木板,墙面是用石头垒砌加固的,棚顶是木头做架,高粱杆码的棚顶,泥巴和着本地一种韧性极强的草糊上的,外面又加盖了木头。

    整个顶成人字形,有很大的坡度,这样既能保温又不怕被大雪压垮。

    地窨子里都准备盘火炕,泥胚众人已经帮着摔了,盘炕的事江明月打算亲自来。

    因为盘炕是个手艺活,盘不好这火不好烧不说炕还不热,到时候弄不好这地窨子就烟雾缭绕的,跟熏黄鼠狼差不多了。

    江明月之前在山里盘过炕,对这个驾轻就熟,所以谢过了众人打算自己带着儿子媳妇干。

    暂时众人们就铺着板子上面垫着油布毛毡羊皮,旁边点着火炉来睡。

    不光挖了地窨子,众人还帮着挖了个地窖,用来储备粮食和蔬菜,窖口开在了地窨子前面一点的位置。

    这几天忙乎下来拉近了江明月家和八道沟其他人的距离,众人纷纷表示以后有活计一定要招呼一声,有人还邀请他们一起去赶乌拉城初一的大集。

    江明月这才恍然,原来十月初一就要到了,这可是乌拉城里唯二的热闹时间了,一定不能错过。

    这一次江明月打算进城了,之前可以让孩子们练手,买了什么缺了什么自己都可以填补,但是北疆气候条件特殊,这次还是自己亲自准备过冬的东西比较放心。

    所以次日一早江明月就带着潘贺铭推着板车出发了,潘贺茂留在家里挖厕所和盖棚子,同时给地窨子周边做围栏,相当于圈出来一个木栅栏的院子,以后里面可以停放自家板车什么的私有物品。

    徒弟们也都各回各家挖地窨子,约定七天后再来学武。

    和前几天不同,这一次整个乌拉城里都是一片热闹的景色,穿着各色服装的人们穿梭在街道上,不同口音响在耳畔,空气中蔓延着烤肉香、熏肉香、奶香味、麦香味和酒香味等各色食物混杂的味道。

    不止潘贺铭,就连江明月也一时间眼花缭乱,颇有些看不过来的架势。

    一起来的张大叔见状介绍道“这是初一的大市,这些人们都是从四面八方赶过来的,最远的要走十来天路呢,平时可没有这么多人,街上也就开着不足三成的铺子,人群都稀稀拉拉的。”

    江明月点头,然后问他“这里的皮货和粮食交易在哪里?还有铁匠铺,就是卖锹镐锄头什么的。”

    “皮草在最东面,那里是朝廷专门给草原各部和这北疆的各民族设立的地方,用以售卖他们的特产,皮草、奶制品、肉类、毛毡等都在那边。

    粮食的话这条主街道上就有几家粮店,最大的一家是何记粮铺,是何记粮行在这里的分店,就在前面不远处。

    卖锄头的在东南边,基本的工具都有,不过价钱可能有点贵。”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张大叔指着前面给江明月看。

    “我们要先买粮食,然后去看皮草和农具。您要去哪?”

    江明月对张大叔道。

    “我要去修犁头,修好了犁头明年好耕地,所以我得先去铁匠铺。”

    张大叔说着,如此两家就分道扬镳了。

    江明月和潘贺铭推着板车小心避让着人群去粮店。

    此时正是粮食入仓的季节,所以看不见多少内地买粮的人,多的是草原部落和一些本地民族在此选购,店小二正在热情的招呼着。

    这家的店小二显然经过专门培训,能流利的切换三种语言招待不同的顾客,江明月表示怪不得何记粮铺可以成为这里最大的粮铺。

    没看这里人流如织,其他店还需要掌柜的在门口招揽顾客呢么,果然什么时候都是技多不压身啊。

    一个小二见有客上门连忙迎了过来,问清要买粮后询问道“不知二位是本地的还是外地的啊?”

    江明月反问道“有什么区别么?”

    店小二笑道“是这样的,外地的多买白米,本地的多买黑麦和玉米。”

    “这里白米价格最高,在180文每斗,精面120文,粟米100文,糙米80文,黑面70文。”

    江明月还没说话,潘贺铭先低呼出声“娘,这价格,这价格也太离谱了!这都翻了两倍不止啊!”

    “这些都是外地运过来的,好多是平原府甚至江南府运过来的,一路上人吃马嚼的都要算到里面的,价格自然会昂贵些。”

    店小二也不恼笑呵呵的解释道“客官要是觉得价格不合适可以再看看这些,本地产的黑麦、大麦、荞麦这些,这些价格能差一半出来。苞谷和蜀黍更便宜,这些只要二十五文。

    我们何记粮行价格童叟无欺,您都可以和别家比较的,同等的价位我家粮食品质更优。”

    这个时代已经有玉米了,而且还是广泛种植的,不过产量自然不能同现代相比,但是也算高产作物了。

    不过南方多叫玉米,北方多叫苞谷。

    天启的百姓虽然生活艰苦但是温饱至少还能满足,如果不是近两年南方洪水北方大旱,也不会出现小股流民造反的现象。

    如果新法能够持续推行下去,几年时间天启朝就能稳定发展,景帝时期就能繁荣辉煌。

    可惜太后这个老太婆不干好事啊。

    江明月手里江老爹给的银票还有一千多两,从潘府里拿到的自己私房也有八百多两,首饰嫁妆什么的不算,那些是要留给女儿出嫁和子孙后代的,就这些算起来她也不算缺钱,更别说还有前世的存货和空间现在产出的药材粮食等。

    但是也不好给孩子养成家里有钱所以花钱没有节制的坏习惯,还是希望他们能够自力更生为好。

    不然一个弄不好他能分分钟给你从富裕花到不富裕,甚至负资产。

    所以江明月打算各种粮食都来点,问清了买的多粮店可以派送后,江明月选购了白米、精面、粟米各二十斗,糙米、黑面、荞麦面各四十斗,苞谷和蜀黍各五十斗,红薯三石,还有零零碎碎一些黄豆、黑豆、赤小豆、绿豆等,共计花出去二十两银子。

    这在北疆已经算一笔巨款了。

    但是这三千七百多斤的粮食,足够他们度过五个多月的寒冬了,如果后面大雪封山阻断交通也不怕了。

    买够了粮食,交付了定金并且告知了具体地址后,江明月带着潘贺铭去采购蔬菜。白山碧玉的逃荒路上,我靠签到系统风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