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四合院之易家有子在线阅读 - 第111章 番外篇之 刘燕

第111章 番外篇之 刘燕

    “云横秦岭家何在”,是唐代文学家韩愈遭贬时的喟叹和伤感,但对四川人来说,他们的家就在秦岭之南。

    四川夹在两条孕育中国文明的大河—长江和黄河之间,可谓两条大河的分水岭。地理上有北方的雄俊,又有江南的秀美,也使得四川人的心灵介于文野之间。wap..OrG

    第一次把‘天府’之美名冠诸于四川的,便是历史上以贤智著称而几近于妖的诸葛亮,《隆中对》中说:“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史学家常璩在其所著的《华阳国志》中也说:“蜀沃野千里,号称‘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这两则垂诸久远的‘广告’让四川美名大噪。

    四川的地势走向,地形结构,在整个中国都是独一无二的,它处于巨山大川的四面围堵封锁之中,被屏蔽在远离海洋的内陆之地,这就促成了四川在很多方面的“躲进盆地成一统”。

    但也因为其富庶,历史上,四川的百姓经历过许多战乱,其惨烈程度可以用‘十室九空’来形容。

    丰饶的物产,能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继之以闭塞交通,配以天险大山之屏蔽,使得割据政权收益大于成本,因此也不乏野心者。

    到了民国时期,因为民国先天不足,加上各种外忧内患,使得光头在四九年退据台湾之前,从来没有完成过中国的统一,这就使得四川军阀从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三五年的混战持续了17年之久,横征暴敛,给四川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但就是如此菲薄的底子,四川在三八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给予整个中国抗日战争以巨大的支持。不但接待了大量流亡人口、高校职员还有学生跟工厂工人、文化人…还解决了他们的衣食住行之需,而且负担了整个战时国家所需税收的三分之一。

    更为重要的是,四川对整个抗战军队的支持是其他省份难以望其项背的。抗战中期的“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共号召学生青年十五万人,四川青年占四万,其中,安县曲山镇人王者成送自己儿子王建堂‘死字旗’勉其保家卫国,尤其感人。一九三九年由征收田赋改为征收粮食,以备抗战。有农民说,宁愿吃‘观音土’也要先交抗战粮。

    这几年全国自然灾害时期,四川最先响应向中央调粮,三年期间四川总计调运粮食147亿斤,超过其他调粮省份调粮总和,有力地解决了京津沪等重要城市的断粮危机。

    但…四川同时也是饥荒最为严重的省份。

    满载着全国人民希望的火车、汽车、轮船从四川出发,传递生的希望的‘接力棒’,奔赴全国各地,也带走了四川人民的自保的希望。

    四川甚至都无力实现全国城镇人口27斤的定量标准,只能勉强维持21斤的定量标准,甚至后来机关厂矿职工只能维持在19斤的水平。

    ……………

    刘燕出生在成都的一个干部家庭,家境还算优渥。父亲是军人,自幼聚少离多,家事全靠母亲维持,家中还有一个爷爷,两个弟弟。

    刘父后来从部队转业来到川师大,分配到了伙食管理科,一家人就搬到了川师家属楼。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四川人的‘分裂’属性,四川人‘耙耳朵’的历史传承已久,但奇怪的的是,重男轻女的思想往往在四川女性身上得到体现。

    刘燕自幼聪敏好学,成绩一直在学校名列前茅,搬入师大后更是如鱼得水。

    刘母对刘燕的学业虽然不算挑剔但也不支持。在她看来,刘燕能读到高中毕业,就算是一个文化人,再去上大学则没有这个必要了,还不如老老实实嫁个好人家,早点过日子才是正事,在她十六岁那年就找了个院里的男孩跟她相亲。

    一向对刘母言听计从的刘父,却难得发了脾气,直言砸锅卖铁也要供她上大学,并不留情面地把男孩赶了出去。

    有了父亲的支持,刘燕也能安心读书了。但好景不长,刘父因为工作原因遇到了麻烦。

    五十年代的师范大学生,国家规定免交每月九元的伙食费并按月定量提供口粮,由市粮管部门核对发放。

    到了三年饥荒时期,刘父作为伙食管理科的负责任之一,面对缺粮这种局面,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帮学生渡过生活难关。

    每天跟科里同事坚持到百里之外的苍溪、旺苍等地去购买南瓜、红苕、土豆等杂粮。买到后肩挑背扛到公路后再用校车运回学校。刘燕劝他不要这么劳累,刘父则笑呵呵地表示,只要同学们能填饱肚子,他就心安理得了。

    时间到了六零年秋,大学校园‘新三反’开始了,同时省上宣布省制发的粮票作废。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震动了全川,震动了每个单位,也震动了每个家庭和个人。大家眼巴巴地看着省吃俭用省下来的口粮,一个通知就化为灰烬了。而师大的职工和学生经过一年多点‘耕耘’节省下来的八千多斤粮票变成了一堆废纸。粮票作废,麻烦也就跟随而来,作为科室负责任人之一的刘父,必须承担‘责任’。就这样,在当年的十月,刘父被送进了‘学习班’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学习’。

    对于一个只为学生服务,从来没有在学生食堂搭伙,不占学生便宜的人来说,刘父安然自适。

    但于刘父的安然自若不同,在刘父被关后,刘家的天都仿佛塌下来了。

    擦拭掉泪水的刘母忙于找领导反应问题,家里的大小事物自然落在了刘燕头上,看着平时里见面总是笑呵呵的叔叔阿姨像躲瘟神一样躲着自己,刘燕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人情冷暖。

    家里米缸已经清可见底,看着饥肠辘辘的两个弟弟还有爷爷,刘燕咬咬牙,也顾不上面子,求爷爷告奶奶的,才借来两斤红苕,为此还遭到那个相亲男孩家的白眼和讥讽。

    还好父亲的老战友知道情况后送来了几十斤粗粮。这时候,刘家已经两天没有开锅了。刘燕看着那袋粮食,两道泪水情不自禁滑落下来。

    粮食不多,得算计着吃,平时不屑一顾的粗粮在刘燕眼里也变得宝贵起来,甚至在细嚼慢咽下,南瓜显得愈发香甜起来。

    饥一顿,饿两顿的日子,在父亲回来之后才结束。省厅领导还了真正勤奋做事的刘父清白。但刘父也调离了伙食管理科的工作岗位,换到了一个清闲部门。

    经过这次事情之后,原本不知忧愁的女孩变得成熟起来。也不与人说笑了,回到家中就是看书学习。她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这些昔日的邻居,看着他们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的笑脸,她只想离开这里,而离开最好的办法就是考上一个好的大学。

    高考结束,刘燕接到燕大通知书后,原本平静的脸,激动之下终于失态,抱着父亲嚎啕大哭,刘父只是欣慰地拍了拍她肩膀,没有说话。

    刘燕平日里的表现看着刘父眼里,但生性不善言辞的他不知道该怎么劝解女儿,只能寄望于时间,希望时间能抚平她的伤口,因此对女儿去外地求学,刘父虽然不舍,但还是坚定地支持她。

    带着父亲的殷殷期望,带着脱离窘境的快感和对未来的期盼,还有父亲偷偷塞给她的私房钱,刘燕踏上了去往京城的旅途。

    一路辗转,从成都坐车到了重庆,再在重庆坐上火车,经过六十多小时的旅程,刘燕终于到了京城。

    如同脱离樊笼,坐在车里透过车窗看着外面的景色,让本就处在青春年少的刘燕压抑了一年多的心情变得欢快起来。

    带着朝圣般的心情,刘燕下了火车,来到了这个让无数青年向往的城市。想到很快就能见到天安门、人民大会堂、伟人…刘燕心情激动了起来。

    清晨的首都车站也是熙熙攘攘的,旅客提着旅行包和手提箱,一列列电瓶行李车,东来西往,穿梭而过,车站一派人多喧哗但井然有序的繁忙景象。

    出了车站,刘燕好奇打量着这个地方。

    苏式宫殿式的外观,豪华巍峨,宽敞明亮的大厅外面是两座钟楼,宏伟壮观,车站广场宽阔整洁。

    车站广场上,男女老少三五成群在漫步游玩。

    一个写着‘燕大新生接待站’的醒目横幅,展现在了刘燕眼前。

    很快,去燕大的新生们一起登上了燕大校车。经过天安门的时候,大家都伸着脖子往外看。刘燕坐在中间,只从人缝里看到了狭窄的司法部街。尽管如此,刘燕的心情依然很激动,因为,毕竟是到了祖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

    校车驶入校门的时候停了一会,刘燕随着着同学们的赞叹声看去,只看到了一个漂亮的长发女孩正在跟一个高大的男孩聊天。没等众人多看,校车又启动了,在同学们的惋惜声中,转眼间那个漂亮女孩就看不见了。

    校车停在了大饭厅东侧的马路上,下车后,刘燕把随身携带的录取通知书和一个档案袋交给了设在马路边中文系新生接待站。

    一位去年入学的老同学很热情,把她领到宿舍,作为临时房间住下。收拾好行李过后,肚子有些饥饿的刘燕到了三角地商店买了碗筷,然后到大饭厅用餐。

    吃过早饭后,刘燕回到宿舍躺下,几天几夜在火车上的疲劳让她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

    再醒来时,已经不知道过去了多久,就在刘燕迷迷糊糊爬起来不知身在何处的时候,一道清丽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你好,你也是新生吗?”

    “是噻,你也是吖?”刘燕揉了揉眼睛,不觉一口家乡话脱口而出,察觉不是在老家后又连忙说道:“是呀,你…”

    “你也是四川的?”声音有些惊喜。

    刘燕抬眼看去,不由一呆,这不是在校门口看见的那个漂亮女孩吗?

    漂亮女孩正是杨红梅,四九城里四川人不少,但杨红梅平时接触到的却是没有一个,所以好不容易看见一个老乡,还是同学,不由地心情有些喜悦。

    “你也是四川的?”刘燕揉着眼睛,呆呆地问道。

    “是呀!我是成都望江的,你是那里的嘛?”杨红梅也不禁说起了方言。

    “我也是成都的,我家就在师大,你知道吗?”刘燕也惊喜万分,能在千里之外的首都遇见一个正宗老乡让她原本有些忐忑的心情变得安然起来。

    “我知道,在温江区嘛,离我那里不是很远,我妈还在那里演出过呢。”

    ~……~

    杨红梅干脆坐到刘燕边上,跟她聊了起来。

    女孩子的情谊总是来得很快,两人在聊天过程中迅速拉近了距离。尤其是孤身一人来到京城的刘燕,那种亲切感让她不由对杨红梅敞开心扉。

    杨红梅秀丽的外貌和衣着谈吐,让刘燕对这个漂亮的老乡心里不由生出一丝仰慕。

    杨红梅也对这个秀气聪敏的老乡心有好感。

    “今天在校门口那个男孩子是谁呀?”熟络之后,刘燕按耐不住好奇的心,问道。

    “你也在那里?”杨红梅印象里好像没看见刘燕。

    “我在车上,当时好多同学都看见你了,你是不知道,那些男同学,脖子一个个的伸得老长了,恨不得跳下去一样。”刘燕想起来还是不由直乐。

    “哦,”杨红梅落落大方地承认道:“他是我对象,已经见过父母了。”

    “你才多大?就有对象了?”刘燕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这时候,虽然四川有结婚结得早的,十五六岁就结婚的大有人在,但刘燕平时生活环境让她对男女之事还懵懵懂懂。

    “这事说来话长,有时间再和你说吧,走吧,咱们先去班里看看,再吃饭去,一会人多。顺便再把我对象介绍给你们认识一下。”杨红梅看了看手表。蜀城的金普洛提亚的四合院之易家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