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娇婢在线阅读 - 娇婢 第109节

娇婢 第109节

    庭前的花木和地面泼了水,都变得湿漉漉的,风轻轻地吹过来,潮湿的味道混合着花香气,沉郁而杂乱。

    天气闷热,秦玄策在那里卖力地挖土,干得满头是汗,随手抹了一把,看过去带着一点粗野的味道,偏偏他生得那么英俊,惹得小丫鬟躲在回廊的转角处偷偷地看着他,指指点点,吃吃地笑。

    阿檀在帘子后面瞧见了,什么话也没说,转身去了小厨房,只道这天气燥热,要给念念做点酸梅汤喝。

    取乌梅子与山楂,洗净,切丁,又取少许丁香与陈皮,一道纳入细棉纱布袋中,束口收紧,置于黑陶釜中,以山泉水煮沸,而后转小火,熬至汤汁浓稠,似胭脂琥珀,起锅,滤净,再将腌好的糖桂花拌入。

    想了一下,那个人特别好甜口,又额外加了几大勺蜂蜜。

    不多时,丫鬟捧了用井水镇过的酸梅汤出去。

    阿檀回去的时候,念念又和秦二叔腻歪在一起了,一大一小蹲在草丛里,叽叽咕咕地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阿檀装作不经意的模样,指了指那边,吩咐荼白:“叫念念过来喝酸梅汤,她爱这个酸酸甜甜的,还有,嗯……那个,秦二,天怪热的,干活也累的,给他也倒一碗吧。”

    荼白抿着嘴笑,倒了一碗酸梅汤,捧过去给秦玄策,和他说了几句。

    秦玄策远远地望了过来,日光正盛,他的眼睛里带着笑意,热烈而明亮。

    阿檀放下帘子,躲回屋子里去了。脸有些发热呢。

    好似日子清闲,过得没有一丝儿波澜。

    ……

    但是,到了快晌午的时候,阿檀还在那里坐着想心事,侯府的大管家小跑着进来,未经通禀,带了一个武将模样的人进来,一脸惊慌的神色。

    “娘子、娘子,渭州侯爷那边来了人,有事要找您商量。”

    阿檀惊得一激灵,把方才想的什么事情都忘光了,她“腾”地一下,几乎是跳了起来,急匆匆地迎上去:“怎么了,父亲那边可是出了什么事?”

    那武将风尘仆仆的模样,甲胄上沾满了尘土,一脸憔悴,脸颊都深深地凹了下去,他朝阿檀一抱拳,沉声道:“末将郑盛,在侯爷麾下任参将一职,奉侯爷之命回京呈送军报,侯爷眼下暂且无恙,还请娘子勿忧。”

    阿檀松了一口气,身子晃了一下,差点跌倒,后面的荼白急忙将她扶住了。

    那郑盛是傅成晏的心腹,临回长安时,傅成晏和他嘱咐过一些事情,他也是个沉着稳重的人,果断地对阿檀道:“渭州战况有变,末将和娘子多说无益,听闻大将军眼下就在我们府上,请娘子快快把他请过来,共同商议一下。”

    “大将军?”阿檀神情恍惚地转头望去。

    郑盛不明所以,顺着阿檀的目光看了过去。

    一个奴仆模样的男人正趴在花丛那边,身子压得低低的,几乎伏到了地上,伸手在土里摸来摸去,好像在寻觅着什么。

    念念在旁边跳着脚、拍着手:“就在那边、就在那边,快点,抓住它,啊……二叔好笨啊,那只虫子跑了。”

    那男人身形威猛,即使是那样蹲着、趴着,依旧流露出一股精壮的骁悍气息。

    郑盛的眉头跳了一下。

    荼白唤了一声:“秦二,快过来,娘子有事找你。”

    那男人抬起头,站了起来,纵然他一身杂役装束,衣裳上、甚至脸上都沾着泥土的痕迹,黑糊糊的一块一块,似乎是卑微而狼狈的情态,但是,当他站起来的时候,挺直了腰,形量如山岳,神态顾盼生威,令人不可逼视。

    他大步走了过来,朝阿檀微微俯身:“娘子有何吩咐?”

    似乎又是恭顺的模样。

    郑盛看得有些呆滞。

    元嬷嬷急忙过来,把念念抱下去了。

    阿檀指着郑盛,对秦玄策道:“这是父亲派遣回来的人,说是出了事,你快帮忙拿个主意。”

    秦玄策目光微微一转:“何事,不必惊慌,说来我听。”

    “是。”郑盛也是经过大风浪的,当即明白这个就是大将军,他不去琢磨这个中情形,直接了当地说道,“太原州牧陈庭洲突然举兵攻打渭州,侯爷腹背受敌,渭州危矣。”

    阿檀骤闻此言,只觉得手脚冰凉,脸上“刷”地褪了血色,但她马上用手捂住了嘴,不敢发出一点声音,怕打扰到郑盛。

    秦玄策用安抚的目光看了看阿檀,对荼白道:“扶娘子过去坐着,端热茶过来,给她喝两口。”

    “秦二”这段日子做小伏低,连荼白都能对他指手画脚,平日没少仗着阿檀的面子、在他面前作威作福,但此时,他淡淡地发话,却有一股不怒而威的气势扑面而来,令荼白怵然一惊,情不自禁地低头应喏。

    待阿檀坐定后,郑盛继续道:“我们与吐蕃交战多时,两方相持不下,已经颇为艰难,如今陈庭洲发难,分明想置渭州于死地,渭州不可失、不可退,否则陇西数十万百姓将被吐蕃人铁蹄所覆没,侯爷唯有死战而已,命我八百里快马加急,将此军情报送朝廷,请求增援。”

    “军报呢?呈上去了吗?”秦玄策眉头皱了起来。

    “末将今天一早到达长安,立即呈到兵部了。”郑盛点头,又摇头,“但兵部尚书李大人的意思,皇上和太子都卧病不起,这份军报是要呈给魏王殿下批阅,末将觉得其中不妥。”

    他的面上露出激愤之色:“渭州与太原向来井水不犯河水,侯爷与陈庭洲亦无私怨,陈庭洲甘冒此天下大不韪,背后定然另外图谋,故而,末将临行前,侯爷就再三交代末将要见机行事。”

    “陈庭洲是杜太尉旧部。”秦玄策简单地道了一句,“这军报若是呈到魏王手上,确实不妥。”

    阿檀坐不住,惊得又站了起来,颤颤抖抖地道:“这、这该如何是好。”

    “我在这里,你什么都不用担心。”秦玄策温和而沉静地说道。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特别的磁性,压过了夏日的燥热,只是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人的心似乎安定了下来。

    阿檀忍着眼中的泪,垂下眉眼,朝他福身拜了拜。

    他避开了,只是略一抬手,对郑盛道:“我马上进宫面圣,你随我来,路上把详细的情形再和我分说一下。”

    两个人匆匆就走了。

    ……

    到了午后,官员下朝散值,崔明堂闻讯也赶了过来。

    “可有什么消息?”

    阿檀坐在那里,暑气还未散去,但她觉得有些冷,身子发抖,摇了摇头:“没有。”

    秦玄策带着郑盛出去了一整天,至今没有任何消息传递回来。

    雪青拿了一件罩衫出来,给阿檀披上。阿檀拢了拢衣裳,抬头望了一眼天色,心一直往下沉去。

    元嬷嬷命人捧来了一碗燕窝羹,为难地对崔明堂道:“表少爷,您劝劝娘子,好歹再吃点东西,她今天午膳和晚膳都没怎么用,这怎么行,侯爷还好端端的呢,娘子先要倒下去了。”

    崔明堂接过碗,端到阿檀的面前,温和又不失强硬地说了一个字:“吃。”

    阿檀怔怔的。

    崔明堂劝道:“我都已经听说了,你放心,只要有大将军在,肯定能保姑父安然无恙。”

    阿檀接过碗,呆呆地双手捧着,勉强喝了一口,半天才咽下去,突然觉得喉咙发酸,带着一点哭腔,哽咽道:“是,如今我能指望的也只有他了,大表兄,你说,我是不是品性卑劣的女子?之前对他说,两不亏欠,再也不要有什么牵扯了,如今出了事情,却又厚着脸皮,指望他替我分忧解难,他若是不愿……”

    “他不会不愿。”崔明堂打断阿檀的话,“这是他分内之责,为了你,他做什么都是肯的。”

    “为什么他肯?”阿檀用含着泪的眼睛望着崔明堂,问他,也问自己,“你怎么知道他肯?”

    这个问题,崔明堂不愿回答,他长长地吁出一口气,沉默了下去。

    ……

    天黑的时候,秦玄策回来了。

    他换了一身戎装,坚硬的山文重环铠甲在暗夜中泛着冰冷的寒光,肩膀上两只饕餮凶兽,仰首张口,狰狞不可名状,一袭玄黑色的刺金暗纹大氅虚虚地披在身上,并没有遮掩住他的矫健英姿,反而愈发显得骁悍魁梧,宛如不可撼动的山岳。

    铁甲金刀的士兵列阵成队,跟随在他身后,黑压压的一大片,将武安侯府的庭院挤得满满当当的,他们举着火把,火光跃动,步伐铿锵,撕破夜色的静寂,仿佛带着喧嚣的鼓噪,而他们又是肃静而沉默的。

    阿檀一直在庭院中等着,此时见他归来,她几乎是跑着过去:“如何?”

    秦玄策略微一个抬手,黑压压的士兵“刷”地一下止住了脚步,兵戈锐气迫人眉睫。

    崔明堂亦大步走来,也问了一句:“如何?”

    阿檀在快要扑到秦玄策身上的时候,硬生生地刹住了步子,不安地望着他:“你快说啊。”

    秦玄策的目光依旧是温和的,但那其中又蕴含着刚硬的意味:“不用担心,一切已经安排妥当,我亲自率部增援渭州,即刻出发。”

    只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但从他口中说出来,带着重逾越千钧的力量,叫阿檀的心瞬间就落到了实处,她自己都还没反应过来,眼泪已经“叭嗒叭嗒”地掉了下来。

    做了母亲的人了,还是这么爱哭,娇气又矫情。

    秦玄策下意识地伸出手去,想要为她擦拭眼泪,但手指将要触摸到她的时候,一下又顿住了,僵硬地曲张了一下,飞快地缩了回来。

    阿檀慌乱起来,仓促地后退了一步,幸而天黑,旁人看不到她的脸红了。

    崔明堂咳了一声,把正题拉回来:“大将军可是求来了皇上的诏谕?”

    “不曾。”秦玄策的神色很快恢复了冷静,他看了崔明堂一眼,“皇上龙体确实不妥,我早上辰时进宫,皇上一直在昏睡中,候到申时才醒来片刻,我向皇上禀明了渭州战况,但眼下皇上与太子皆卧病,恐京都不稳,皇上令我严守长安,不可擅离,率兵增援渭州一事,交由魏王决断。”

    寥寥数语,听得崔明堂心惊胆战。

    委实不曾料想,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高宣帝竟病重至此,而在这等情况下,能够面觐圣驾的,也只有秦玄策这般肱股重臣了,高宣帝命秦玄策不可离京,这本身已经是一种不祥的意味了。

    崔明堂听得眉头打结:“此事若交由魏王处置,恐怕对姑父不利。”

    秦玄策的语气依旧稳稳当当,没有一丝波澜,却道: “魏王十分热忱,听闻此事,当着我的面,即刻召集了左右丞相并兵部诸位大人,商议出兵之事。”

    “结果如何?”崔明堂急急问道。

    秦玄策勾起嘴角,露出一个意味不明的笑意:“事关重大,魏王不敢轻予置喙,不商议个十天半月,估计下不了定论。”

    崔明堂倒抽了一口气:“那怎么等得及?”

    但话一出口,他已经觉得不对,因为方才秦玄策已经明言,他亲自率部,即可出发,如此,岂不是罔顾圣意,私自出兵,此死罪也。

    崔明堂的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面色凝重:“皇上既有令,大将军不可擅离长安,可见时局十分不妙,大将军为中流砥柱,届时若有异变,可镇山河,确实不可擅离。”

    他语速飞快地说道:“太原兵马虽强,远不至于逐鹿天下,陈庭洲未奉圣谕,擅动兵戈,等同谋逆,他诸般不顾,在此时骤然发难,实在令人费解,如今姑父那边形势危急,又不能不顾,此两难之局也。”

    阿檀听得浑身发抖,刚刚褪去的寒意又侵袭上来,让她几乎站立不稳:“那可怎么办才好?”

    秦玄策终于还是忍不住,伸出手去,在阿檀的头顶摸了一下:“我不是说了吗?我亲自率部增援渭州,即刻出发,既然我前段日子一直称病在家,接下去就继续病着,能瞒多久算多久。傅侯当年曾解我凉州之围,今日他既有难,我岂可不去?”

    轻轻的,如同羽毛拂过一般,却带着他的体温,炙热而鲜明,在她的发丝间一触即离。

    阿檀后退了一步,仰起脸,望着他。

    摇曳的火光在他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影子,明灭不定,然而他依旧那般英俊而刚毅,轮廓鲜明,带着金刃的锐气,咄咄逼人。

    他从容地道,“长安来日可能生变,但渭州已经告急,两相权衡,自然以渭州为先。眼下局势颇多蹊跷之处,换个旁人,只怕应接不力,若是因此延误军机,迟一日,则傅侯多一分凶险,还是须得我亲自前往才能放心。”

    “好,那就好。”阿檀想要哭,强行忍着,说话的时候就带了一点鼻音,连她自己也没有发现,那其实是一种撒娇的意味,软绵绵的,就如同她从前和他说话一般。

    嗯,她说“好”,只要为了这一个字,他可以像一个鲁莽的、不更事的少年郎那般,为她做任何事,什么后果都不去想。

    秦玄策一抬手,后面两个武将上前,朝阿檀抱拳:“末将李亦江、陈长英,见过傅娘子。”

    秦玄策指了指这两人,道:“此二人,乃我手下得用部将,他们领着我贴身精锐的卫兵三千人镇守此处,我另外安排了五万兵马留守在长安城外以做接应,这些人都是追随我多年的兄弟,勇猛且善战,一定会护卫你和念念的周全。”

    两个武将肃容躬身:“奉大将军令,保护傅娘子母女,吾等当以死效命,只要一息尚存,绝不敢负大将军所托。”

    秦玄策颔首,又沉声道:“左武卫大将军钱塘山是我的人,若内庭有什么异动,他会设法通风报信,大致便是如此吧,总之,你们在长安万事小心谨慎,我会尽快赶回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