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耕耘贞观在线阅读 - 第四十一章 杜如晦迷茫了

第四十一章 杜如晦迷茫了

    “圣人,据百姓们来说,越王并没征召他们进行徭役,而是他们都自愿前来帮忙修路的。

    不过越王给他们提供了两餐,一餐午餐,一餐晚餐,饭菜据说不错。

    主食是面粉磨出的馒头,配菜有咸菜或者蛋花汤,偶尔还有肉,所以百姓们都很乐意来!”

    李君羡探查完情况,倒也是马上来到了李世民的身边回禀。

    李世民听到这话,微微点头,皱起的眉头也舒缓了少许。

    不论怎么说,只要李泰不是强征徭役,逼得百姓来这里修路,那对李世民来说就足够了。

    而且现在这些百姓在李泰的治理下,井井有条的工作,也说明了李泰有造福一方的潜能。

    看着眼前一幕,一旁杜如晦喃喃道,“《鸿雁》中的一幕,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

    “克明让我来高陵,莫非不是为了这幕?”李世民听到杜如晦的话略带疑惑道。

    “还真不是!越王能够有如此治理之能,也许真有甘罗之才。”

    杜如晦看着眼前的一幕称赞了一下李泰,却又是摇了摇投,说道,

    “我希望陛下观看的,却是还要等过了渭水陛下才能看得清楚。”

    “哦!且行!”李世民听到杜如晦的话,快马加鞭先行一步,便是走在最前面。

    李君羡见到这一幕,却是连忙跟上李世民,虽然真论起武力值李君羡未必比李世民更强,但是作为玄甲军的统率,李君羡可不能让李世民有一点点的危险。

    不过,李君羡这种白马银枪的家伙实在是太显眼了,一看就是从长安来得大官,所以很快就有帮工告诉了徭役队伍,然后又传递到了李淳风的耳朵。

    李淳风觉得自己实在没什么地位,便是去通知马周与李泰去了,如果这些人只是路过高陵也就算了,若是打算留宿高陵的话,有越王这一块牌子在,除非是圣人亲临,否则什么过江龙都给我乖乖趴着。

    而这时候李世民带着百来骑前进还没有多久,很快便见到一大片纵横交错的田亩。

    而田亩与田亩间有着过水的水渠,可以看见水渠中水流平稳至少有半尺深。

    这些水流与田亩清楚分开,但百姓若需要浇水,只要用长勺瓢一勺就足够灌溉田地。

    “圣人请看,这里的田亩有水!”杜如晦指着这一大片田亩道,

    “高陵县的田亩并没受到旱情影响,这就是我想让圣人亲眼见一见的原因。”

    “克明这是为何?”李世民听到杜如晦的话语,带着几分疑惑的皱起眉头,道,

    “为何青雀开垦的这些田亩没受到旱灾影响,因为这水渠但引渭河灌溉可不容易!”

    杜如晦听到李世民的话,却也没有卖关子,而是马上解释道,

    “是楚客带领工匠研究出一种能从渭河泾河中取水的装置叫做筒车。

    通过这装置,能节约力气把渭河中的水引入到这片田亩中。

    其次便是这高陵县的县丞马周,马周只在这短短一月时间,便调度高陵县的百姓把这水渠开凿了出来纵横交错,期间无有名怨,更无有错漏。

    如此人才,若是委屈这一县之令是大唐之失啊!”

    说实话,杜如晦原本也没想到马周居然是这么个强人。

    只不过因为旱灾来临,自己较为关心用水的问题,问到杜楚客时,自己知道了这东西。

    然后杜如晦更是亲自调查,结果便看到整个关中都在闹旱灾,然而高陵却发展得兴旺。

    最重要得是,这水渠居然是马周发动整个高陵百姓在短短一个月时间给发展起来。

    说实话,如果不是亲眼见到的,杜如晦才不相信这世间居然会有着般的能臣干吏。

    虽然这整理出来的水渠有几分的参差不齐,想来应该是赶工的原因。

    但无论怎么说,这些水渠能在这旱灾来临时保证田地用水,这就是能臣能力的体现啊!

    这样的能臣怎么能继续在县丞这职务上待着,继续给越王做副手太浪费了!

    杜如晦表示可没半分要针对越王的意思,纯粹是发现这么个能臣所以推举给李世民。

    “马周啊!”李世民却也很快想到了这一个人,思索着说道,

    “青雀治蝗时就在他身边打下手了,是个狂生,也是个人才。

    因为是青雀一手发掘的,我便让他留在青雀身边做个府掾,没想到居然有这能力!”

    “圣人之道此人?!”杜如晦没想到,李世民居然知道马周这人。

    “调查过!”李世民看了一眼杜如晦,目光又向远方筒车看过去,不过并没有再多说,

    “的确是好东西啊,我记得曲辕犁便是楚客指导发明出来的!

    现在又发明出了筒车,看起来楚客在技巧之物的构思上的确独树一帜,当有工部之才!”

    “臣替楚客谢过圣人!”杜如晦恭敬的对李世民行礼感谢道。

    “小家伙来得挺快的,看起来一直在县衙中待着!”李世民指了指前面道。wap..OrG

    杜如晦顺着李世民所指,却见到李泰牛车的座驾,更是带着一群府兵赶了过来。

    等到能见到李世民的位置,卢安寿连忙挥挥手,让众人停下了脚步。

    卢安寿马上对李世民行礼,道:“见过圣人!”

    其他人看了卢安寿一眼,也是有样学样的行礼,只是有人好奇,想要抬起头见见圣容。

    李泰更连忙从牛车里面出来,对李世民疑惑得问道:“阿耶,您怎么会来高陵?”

    “来看看你!”李世民倒是笑呵呵的骑着马匹来到了李泰的面前,摸摸李泰脑袋道,

    “这些日子在高陵干得很不错,杜尚书发现了,就让我过来看看!”

    “我跟杜如晦很熟吗?”李泰很怀疑的看了一眼杜如晦,但脸上肯定是笑呵呵道,

    “多谢杜尚书的认可,青雀必然再接再厉,定然不负您与阿耶的期望!”

    “越王过奖了!”杜如晦微微鞠躬说道,“如今关中能够如同高陵县这般让百姓安居乐业的,除了长安城怕少有县城能够与之媲美了!”

    杜如晦此刻多多少少有着几分感怀,虽然杜如晦希望能维持住李承乾的太子地位。

    但李泰的表现实在有些太妖孽了,就算当初的李世民也是十八岁有了救驾之功。

    然而李泰呢,八岁就能治蝗,九岁治理一方却能欣欣向荣。

    兄弱弟强,对其他百姓家来说说不定是好事,但对帝王家来说,这就注定了失衡。

    这时候的李世民从容道,“一起去县衙说话,我要考核一下你的功课!”

    “哦~好!”李泰听到这话,顿时失去了得意的神情。

    至于李世民想要考核的功课,只能够说在颜勤礼监督下,李泰到底把作业都给作了。

    很快,李泰簇拥着李世民来到县衙,李世民打量了一番,这县衙倒也算不上多么富丽堂皇,但也没多么素朴,显然李泰没有把心思放在这县衙的装扮上。

    唯一不同的是,马周还在县丞位置上奋笔疾书,小山一样的政务,在被他不断梳理。

    马周见李世民与杜如晦来了,连忙站起来行礼。

    李世民摇摇手,便随意拿起马周处理过的政务拿起来看看,基本上都是些水渠通渠后的水流顺序安排,或者谁家家长里短的争端,又或者是徭役队伍的伙食与安保人员的安排。

    总而言之,都是一些很细很繁琐,但又不得不让马周这个县丞做决定的事情。

    “你这个县令倒是轻松,什么事情都让县丞给做了!”

    李世民看了看额头出汗的马周,再看了看一脸无辜的李泰,摇摇头说道,

    “你在这职务上做了些什么?可别说什么事情都是这马县丞来给你做的。”

    “阿耶,您也太小瞧了我了!”李泰听到李世民的话相当不服气。

    话语间,李泰马上把让白鹤给自己抄写的会议纪要给拿出来,“这就是我的功课!”

    毕竟自己做得是规划,规划这种东西,说简单也简单,说忽悠也忽悠。

    如果没会议纪要这种东西的佐证,自己基本上都在务虚。

    所以李泰基本上每次做计划,都让白鹤做会议记录,精简之后就是会议的总结。

    其中自己某些吹的牛倒是小事,真正重要的是,这东西证明自己干活了。

    李世民接过会议纪要一个个翻阅,原本只是随意的翻翻,但是真看起来却越翻越慢。

    李世民看完后沉默了一会儿,便把这东西递给了杜如晦,道,“克明,你也看看!”

    杜如晦接过会议纪要翻阅了,这些会议纪要是整理过的,看起来相当的简单。

    不过时间地点遇到的问题,开会的人物上面都有标注,所以看起来倒也并不复杂。

    第一个就是发展高陵县到上上评价的条件,以及达到的方法步骤的三步走。

    杜如晦看了看,心中做着评价,从高陵对整个关中的定位来说肯定对的。

    就规划高陵的发展方向,李泰的规划完全没问题,根本就是为高陵量身打造的一个方案。

    唯一的问题是,想要完成这个对于施政人的条件有点高,而且施展起来有点费钱。

    杜如晦看了看马周,想想自己都想要把马周推荐给李世民,心中默默叹息。

    以马周的水平,就算三年完成不了这个方案,但是只要在高陵县待上五年的时间,这个计划绝对能够完成。

    至于钱的话,越王能够推行这个方案,旁边已经标注了钱哪里来,人哪里出。

    杜如晦翻阅到下一份的会议纪要,就是如何让百姓在不负担徭役的情况下,主动修水渠!

    李泰的办法也简单,相邻十个百姓,自己选出一个人作为代表参加标准大会。

    在李淳风把修建水渠的标准讲清楚之后,百姓自己负责自家那部分的水渠修建。

    其他公共区域的水渠就交给徭役队伍来负责,谁家的水渠先修好,那谁家就先通水。

    另外在这过程中,另外规划之初就定下了一个月的工程世间,准备了一个月的粮食,凡是参与修水渠的百姓,都会包两餐。

    先修好水渠的百姓只要通过了徭役队伍的检验,那甚至能拿走自己那部分剩出来的口粮。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百姓们倒也愿意出力,多得不说,但至少把自家地段的给修好了。

    杜如晦觉得这东西也还可以,不过需要一个不错的主管来调节,另外有点费粮食。

    杜如晦看看李泰和马周的搭配,感觉这东西交给他们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然后继续下翻,便是高陵县因为人口增加,为了保证县内清洁卫生,且为了增加肥料,所以准备在高陵内增加公厕的计划。

    别说又是个需要有能力的人进行大方向把握且相当费钱,但干好了很有价值的项目。

    杜如晦不得不感叹,李泰解决问题的思路跟大唐绝大多数的官员都不同。

    李泰自己从来都是制定一个计划,然后找个有能力的人把握住大方向,接着调度底层百姓积极性,众人合力一起解决这一个困难。

    这个过程中,更秉承所有人都出力,所有人都能喝汤的原则,所以百姓都很乐意去做!

    而更重要得是,李泰制作出来的计划虽然都需要执行者需要有一定程度的能力,但李泰都会标注好谁掏钱,哪里掏钱,怎么掏钱,让执行者在执行过程中很少遇到钱的问题。

    对比起朝廷下面提交的各种计划,虽然看起来出来绚丽夺目,至少言辞优美甩李泰的计划书十条街,但他们永远是向朝廷要钱,然后自己去做这项目。

    最后各种项目做着做着就卡住了,往往预算不足,人力不足,需要朝廷再拨款或者增发徭役。

    因为真做起事情来花钱如流水,很快就缺钱了。

    只不过,杜如晦看着李泰制定的这一个个计划,心中也忍不住有几分疑惑?

    自己知道的李泰也就有养鸭子和煤矿两个产业,顶多再加上越王府一些杂七杂八的税收。

    但看着李泰这种毫不犹豫先垫资,至少让人先吃饱饭再干活的姿态,越王简直是一掷千金啊!

    还是说这年头养鸭子真这么赚钱?杜如晦看了李泰的会议纪要反而有些迷茫了。

    越王的钱到底哪里来的!倚夜听雨的耕耘贞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