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天下枭雄在线阅读 - 第四十三章 郢州祭母【1750张票加更】

第四十三章 郢州祭母【1750张票加更】

    郢州位于襄阳和荆州之间,原是西梁朝故地,十几年前杨玄感在这里担任刺史,惹上情孽,生下了今生的杨元庆,两岁时几乎病死,一个来自一千四百年前的灵魂使杨元庆重获新生。

    杨元庆的生母姓李,是郢州京山县的一个中户人家女儿,在元庆两岁时与儿子同时染病,不幸撒手人寰。

    一晃已是十几年过去,杨元庆再一次回到了他已阔别十三年的家乡。

    时间已到十月底,一场纷纷扬扬的初雪覆盖了江汉平原,雪花细细碎碎,漫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使已近年关的京山县城添了一丝祥和喜庆的氛围。

    上午时分,两名骑马的武士出现在京山县城外的官道上。

    元庆,两岁时的情形你还记得吗不知不觉,妞妞已经改了对元庆的称呼。

    我怎么不记得,当年初见你是也才两三岁吧你骑着竹马在院子里奔跑,还不肯叫我哥哥。

    是吗我怎么记不得了,我就记得你小时候欺负我的那些事呢

    两人说说笑笑走了城门,杨元庆勒住了缰绳,他其实也只是依稀记得,李府是在城内,靠近西城门,府门口有两棵老槐树,亭亭如盖,杨元庆凝视了半晌,在前方不远处,两株外形如冠盖的老槐树落入他的眼帘。

    应该就是那里

    他催动战马,心中有点近乡情更怯的紧张,他的舅舅和舅母还记得他吗妞妞也不再说话,她理解元庆此时的心情,当年她和母亲回家乡时也是一样的紧张。

    你们找谁

    府门口,一个头戴八角帽,年约六七岁左右的男孩子歪着头望他,圆圆胖胖的脸蛋白里透红。

    这里是李大郎的家吗杨元庆大概还记得舅父的小名。

    这位公子,是找我家大郎吗身后有人问杨元庆一回头,只见他身后站着一名三十五六岁的妇女,她穿一条淡绿色窄袖条纹绸裙,上身又套一件绣着花边的绿色半袖短襦,肩上披一条厚厚的红色布帛,笑容和蔼,手中挎一只篮子,篮子里用蓝布覆盖,边上露出几色糕点果品。

    男童立刻跳了起来,娘,给我,给我

    妇女无奈地取一块糕给他,你这孩子,就知道吃

    这轻柔的语气,和蔼的笑容,杨元庆一下想起来了,这女子就是当年他的舅母,好像姓周。

    舅母

    杨元庆轻轻喊了一声,你还认识我吗

    周氏愣住了,怎么会突然跑来一个外甥,她上下打量杨元庆,一个遥远的记忆回到她的脑海里,当年那个送去京城的孩子。

    元庆....是你吗

    舅母,是我,你还记得我

    周氏激动放下篮子,抓住杨元庆的手,孩子,真是你啊长得这么高了,我记得的,当年你才这么一点点。.ZWwx.ORG

    周氏抹去眼角的泪花,又看了一眼身后的妞妞,这是...你妻子吗

    她是我妹妹杨元庆笑道。

    妹妹

    周氏愣了一下,她忽然一拍自己额头,笑了起来,看我糊涂的,明明是未嫁之女,我还问是不是你妻子,我明白了。

    妞妞连忙上前盈盈施礼,妞妞见过舅母。

    这姑娘长得真标致啊

    周氏由衷地赞了一声,我们县城里真没得比。

    她连忙拉住妞妞的手,对元庆笑道:快跟我回家,你舅父前几个月还说到你。

    舅父好吗杨元庆牵马跟在后面笑问道。

    哎十几年就是那样,整天算账,今天想着买两亩地,明天又琢磨买头牛,整天忙忙碌碌。

    看样子舅父舅母的光景不错。

    这几年还好,庄子里的收成不错,税赋也不高,你舅父前几年又买了百亩鱼塘,水产也能卖个好价钱,我觉得比前些年更好。

    杨元庆也看得出,舅母所穿的衣服,还有房子就是这两年才翻新过,一色的青砖黑瓦,前院两边仓禀里堆满积粮,这是一户很殷实的人家。

    大郎,你看谁来了一进院门,舅母周氏便急不可耐地喊了起来。

    房间里走出一个中年男子,身材中等,长得方脸,下颌留有黑须,穿一件蓝色细麻布袍,头戴平巾。

    娘子,什么事

    中年男子一眼看见元庆,也愣了一下,这位小哥是......

    当年元庆生母死后,舅父舅母抚养他近一年,也算有养育之恩,尽管记忆依稀,但元庆知道,这就是他的舅父了,他上前一步跪倒,抱拳施礼,甥儿元庆拜见舅父大人

    你是....元庆

    元庆舅父又惊又喜,连忙扶起他,上下打量,眼含激动,哎呀长得这么高了,我记得你是元日出生,马上十六岁了,十几年不见,你是回来给母亲扫墓吧

    元庆点点头,正是回来给母亲扫墓。

    周氏拉过妞妞,笑着给丈夫介绍道:这位俏姑娘是元庆妹子,姓张,小名叫妞妞。

    妞妞脸一红,也盈盈施一礼,参见舅父

    李大郎立刻明白妞妞是元庆什么人了,他高兴得捋须直笑,好呀快进屋里坐。

    他命一名小厮把马牵去马房,便拉着元庆的手进屋,正堂内光线明亮,地上铺着青砖,左边放一张供桌,桌上摆满各色贡品,供奉着财神赵公明,正面是几张坐榻,榻上铺着茵褥,面前摆了一只火盆。

    元庆从马袋里取出几匹从京城买的上等绸缎,递给舅母,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请舅父舅母收下

    夫妇两人慌忙推辞,元庆只是不肯,他们也只得收下了,这时,从侧门又走出一个少女,十六七岁模样,容颜清秀,长得颇像周氏,衣裙也和母亲一样,李大郎指着元庆对她笑道:丽娘,这是元庆,你还记不记得

    元庆倒还记得,他有个表姐,比他大一岁,小时候舅父常开玩笑,要把表姐许给他。

    他连忙躬身施礼,表姐,我是元庆

    少女抿嘴一笑,连忙给他还礼,前个月父亲还说到你,你真的就来了。

    周氏拉着妞妞笑道:我们几个女人到后院说话去,这里给他们舅甥说话。

    李丽娘见妞妞长得美貌异常,心中羡慕,连忙上前挽住妞妞的手,亲亲热热到后院去了,元庆见表姐还梳着环辫,便笑道:舅父,表姐还没有出嫁吗

    婆家已经有了,明年二月出嫁。

    李大郎叹息一声道:你要是去年回来就好了,还能见到外祖父。

    杨元庆记得当年外祖父非常嫌厌他们母子,他没有好印象,也不想问他的事,便岔开了话题,舅父现在做什么营生

    李大郎心里明白,当年元庆生母未婚先孕,父亲暴怒,把妹妹赶出家门,还是他偷偷接回妹妹,父亲至死都没有原谅妹妹,不准她的坟迁回李家族墓。

    他也不提外祖父的事,拉着元庆坐下,这时,丽娘端来两碗茶,放着桌上,向元庆点点头,便到后院去了。

    李大郎笑道:我名叫大郎,其实是老三,十四年前我们五兄弟分家,你外祖父在城外分给我百亩祖田,十几年勤俭持家,水田增加到三百亩,日子就慢慢好了,前年又买了百亩水面,养鱼养虾,一年也能挣上几百吊钱。

    杨元庆知道,他舅父家是户小地主,一直就比较殷实,不过这几年更好,他又笑问道:别的人家怎么样

    怎么说,当然有穷有富,其实大家都一样,关键就两个字,勤俭,只要把握好这两个字,一般都会过得不错,大凡家境破落的,都是不会持家,有钱就胡乱花掉,攒不下家业。

    李大郎颇为健谈,加上兴致好,话匣子打开就收不住了,大隋皇帝不错,赋税很低,遇到灾年还能减免,就是徭役多,上几个月我还去县衙当了两个月的差役,明年不去了,宁可交三十吊钱,这年纪大了,支持不住。

    元庆也笑了起来,舅父还不到四十吧怎么就年纪大了

    李大郎摇摇头苦笑道:能活六十岁就算长寿,我最多也就二十年,好好挣份家产留给子孙,对了,你还有两个表弟。

    刚才在门口见到一个。

    那是小子福儿,最调皮,还有一个贵儿在县学读书,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过几天我稍信让他回来。

    杨元庆摇摇头,舅父,我明天就要回去。

    这么急做什么,难得回来一趟,至少要住上十天半个月才走。

    舅父,真的很抱歉,军中有事,不能久呆。

    李大郎这才想起没有问元庆,歉然笑道:我忘了,你现在在做什么,听你的口气,好像从军了

    元庆点点头笑道:我在丰州边塞,出任镇将,这次是请假回家探亲。

    有出息

    李大郎一竖大拇指,我就害怕你变成那种京城纨绔子弟,能去边塞从军,那就是好男儿,你母亲泉下有知,也会替你感到欣慰。

    元庆默默点了点头,舅父,我现在就想去给母亲上坟。

    好你稍等一下,我给你准备一点香烛纸钱。

    ........城外一条绿水茵茵的小河边,杨元庆看到了生母的坟,孤零零一座小小的坟茔,坟上被白雪覆盖,旁边种了一株柳树,柳枝条在坟头轻垂,坟前竖了一块碑,上面写着妹盼娘之墓,兄大郎立。

    杨元庆默默地注视着坟茔,鼻子一阵阵酸楚,这是他生母的坟,就这么孤零零地安葬在这里,连族墓都进不了。

    舅父在一旁点燃了香烛,低声道:盼娘,你儿子元庆来看你了,都长得这么大了,很有出息,你九泉下可以瞑目了。

    杨元庆慢慢跪倒在生母坟前,想着从小杨家的歧视和屈辱,一种强烈的情感冲击着他的内心,他再也忍不住,伏在母亲墓碑前放声痛哭起来.......杨元庆忍住悲痛,他擦去眼泪对舅父道:我要重新给母亲立碑,以我的名义,还有,这附近几亩土地我都买下来,烦请舅父重新用青石替我母亲砌墓,明后年我还会再回来一趟,我还要给母亲争一份诰命,要风风光光给她重新下葬,让县令和刺史都来拜祭。

    "你放心吧我会替你办好。杨元庆点点头,又回头对妞妞道:你也来跪拜吧

    妞妞上前缓缓在坟前跪倒,重重磕了三个头,低低声道:妞妞拜见母亲大人了。高月的天下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