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章 视察科举
五更时分,太学大门口排了七支长队,近两万名士子,上千名士兵在这里维持着秩序,十几支骑兵队在士子队伍中来回巡视,防范着任何可能引发混乱的苗头。 这次科举共有四处考场,其中太学是最大的一座考场,太学里面又继续细分成七座分考场,近三成考生都在这里参加科举,虽然天还没有亮,但已经开始检查放人入考场了,以防止最后时间来不及。 检查非常严格,每个考生只能带笔墨和砚台,除了记录考生姓名的考状外,其余任何纸张都不允许带入,去年发现有考生将作弊纸条卷在笔筒中带入,所以今年连笔筒也要检查,还要搜身,辨别相貌是否和考状上记载一致,比如方脸,左眉有痣等等。 不过就算这样也很难辨别有心作弊之人,所以只能用严厉的惩处来约束士子的作弊**,一旦作弊被查出将终身禁止为官,如果作弊者是官家子弟,甚至还会连累他做官的家人。 褚遂良在乙考场三百四十一号,卢涵在丁考场一千四百五十八号,两人排队时便分开了,队伍缓缓前行,终于轮到褚遂良了,有官员大喊:“下一个!” 褚遂良连忙走上前,将考状呈上,官员在名卷中找到了他的名字,在上面打了个钩,又仔细看了看他的相貌,便问他道:“作弊的后果知道吗?” “学生知道!” “只允许携带笔墨砚台和考状,其余任何东西被搜到都会被停考,如果携带纸条和书籍那就是作弊了,现在是你最后的机会,你自己检查一下,有任何额外的东西先放我这里,回头来领取。” “学生没有了。” “进去吧!”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褚遂良快步走了进去,经过搜身后他进了考场,正好一名拿着灯笼的考官喊道:“乙考场的士子跟我来!” 这时,后面一名士子大哭起来,“我不是故意携带,我是忘记了,求求你们,给我一次机会吧!” 褚遂良摇摇头,跟着灯笼快步向考场而去。 褚遂良所在的乙考场是太学的一座大殿,可同时容纳三千人考试,每人一张小桌子,考状放在左上角,旁边有一小壶磨砚用的清水,考试一共两天,每天考六个时辰,第一天考贴经和诗赋,第二天则专门考试策,试策是隋朝的传统。 张铉对北隋实行了与众不同的百分制,其中贴经占十分,诗赋占二十分,试策则占七十分,最后以分数高低来排名。 一般而言,贴经是考基本功,就是默写经文,只要是苦读十年之士,基本上都能考好,而诗赋是考文学素养,读书人都会作诗写赋,只是水平高低罢了,但这两门加起来只占总成绩的三成。 关键是试策,这才是能否考中科举的重中之重,也是考士子的真才实学,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写一篇有关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文。 大殿内灯火通明,俨如白昼,士子们很快便找到自己的位子,纷纷坐下,立即开始着手磨墨。 时间渐渐到了卯时,外面有士兵高喊:“卯时已到,落锁!” 这时,几乎所有考生都已就坐好,等待着发放试题,只听一阵脚步声,近百名士兵手执试题牌快步走出,每个士兵都有固定的位子,这样可以保证每一个士子都能看到木牌上的试题。 贴经并不难,《左传》、《周礼》、《易经》各考一篇,另外还有《吕氏春秋》和《淮南子》的内容。 很多士子心中暗喜,这十分基本上可以拿到了。 褚遂良更关心诗的题目,诗赋是他的弱项,他绝大部分时间用在苦练书法之上,写诗作赋就相对弱了一点。 木牌上的题目很简单,要求五言杂诗一首,也就是不限题目随便写,这让褚遂良大喜,他曾经写过一首诗,深得父亲赞誉,今天便可以用上了。 ...... 褚遂良从考场出来时已是黄昏时分,他老远便看见了卢涵,连忙迎上去笑道:“卢兄,考得如何?” 卢涵摇摇头,褚遂良一惊,“卢兄没考好吗?” “不是,是题目太简单了,所有人都考得很好,” 卢涵苦笑一声,“这就意味着明天的试策会非常难。” 两人在街头胡乱吃了一点东西,快步返回客栈,回到房间,褚遂良终于忍不住道:“卢兄,我感觉试策之题很可能是齐王殿下所出,你一直跟随他,你觉得他会出哪个方向的题目?” “贤弟是要我押题吗?” “卢兄试试看!” 卢涵想了想道:“齐王殿下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南北融合,不过很多人都知道这一点,他必然不会出这个题目,我觉得他会更偏向于天下治理。” “这个题目很大啊!” “这个题目是很大,正是因为大,所以才难写,不过贤弟可以往小里写,古人云,一叶可知秋,一个小县的治理实际上就是天下治理的缩影,齐王殿下很在意言之有物,切记!” ...... 次日,第二场试策开考,百余名士兵还和昨天一样执牌快步走出,牌上写着今天的试策之题:‘礼记有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试问何为天下?’ 下面是具体要求,限字五千以内,书法字体不限,题目可自拟。 褚遂良暗暗欢喜,果然被卢涵押题押中了,昨天晚上他几乎考虑了一夜,褚遂良不假思索地提笔写下了自己的题目:《浅述大业五年钱塘县失履一案》 这是他叔父褚明在大业五年审理过的一桩经典之案,从这桩案子牵引出了吏治、民生、道德、官场以及经济等等问题,从细微处来说明何为天下之大同。 ....... 考生们都在全神贯注地奋笔疾书,考场上只听见一片下笔的沙沙声,不少考生不时抬头凝神思考,继而又低头疾书,由于篇幅限制在五千字内,这就要求士子策论的辞句须十分精炼,这对士子策论的水平要求很高,同时对士子的眼光、思路更是一种重大考验。 由于治理天下是每一个读书人都考虑过的问题,所以几乎每个读书人都能写出自己观点,但题目很大,看似容易,实际却很难,水平略浅的士子大多泛泛而谈,尽量面面俱到,而高水平的士子便知道不可能从全局来论述,需要寻找一个切入点来详谈。 宽阔的考场上,一个个监考官正来回踱步,注视着每一个考生的细微动作,今天国子监的主监考官是李百药,李百药从吴郡进京后被任命为国子监司业,主管太学,相当于教育部副部长兼任太学校长,这个职务很适合发挥他的才能。 李百药也在考场内巡视,这时,一名官员快步走来,在他耳边低语几句,李百药吓了一跳,慌忙跟着官员向考场外走去,只见考场外的台阶上,张铉带着苏威、裴矩等十几名重臣来到了考场。 李百药连忙走上前躬身施礼,“微臣参见齐王殿下!” 张铉笑道:“今天是科举第二天,也是最后一天,我们来看一看考生的情况,现在应该已经开始了吧!” “回禀殿下,已经开始一个时辰了。” 旁边苏威又笑问道:“我们可以进考场看看吗?” “当然可以,只是......” 李百药有点犹豫,他不好说人太多,只是看了看众人,张铉便明白了他的意思,回头对众人笑道:“我们分头去看看吧!人太多会影响士子做题。” 李百药心中感激齐王考虑周到,连忙安排官员带众人去各处考场视察,他和苏威则在李百药的陪同下来到了最大的乙考场。” 考场内十分安静,所有士子都在奋笔疾书,没有人注意到监考官中多了两个特殊的身影。 考生位子整齐划一,每个考生都有一席之地,张铉在走道里观察着两边每一个考生,有的考生洋洋洒洒已写了数千字,有的考生却踌躇难以下笔,这时,张铉被一笔漂亮的书法吸引住了,不由放慢了脚步,这是一名很年轻的考生,大概已写了千余字,书法雄浑不失飘逸,颇有大家风范,张铉顿时被吸引住了。 这时,这名注意到了身旁有人,不由抬头看了一眼张铉,又低下头,但笔却停住了,显然是在等旁边之人走过去。 张铉见自己已经影响到了这名考生发挥,心中略有些歉然,便从他旁边缓缓走过,目光迅速瞥一眼左上角的考状,上面写着考生名字,‘钱塘褚遂良’。 张铉心中惊讶,原来这个年轻人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书法家褚遂良,但张铉并没有再打扰他,直接从他身边走了过去。 褚遂良并不知道从自己身旁经过的官员就是齐王殿下,他还以为是一名监考官,使他思路略略停顿了一下,不过,他迅速回到了之前的状态之中,开始继续他的科举之旅。(未完待续。)高月的江山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