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宋文魁在线阅读 - 第299章 仁慈的李元昊

第299章 仁慈的李元昊

    李元昊有点懊悔,当初,就不该在王城内等着李德明咽气,而是第一时间把弟弟们控制起来。

    等李德明咽下最后一口气,李元昊准备登基西夏国国主之位时,宫外传来消息,李元武带着几千人控制住了西夏的主要衙门,还给李元昊送来了沙州刺史的册封旨意。

    但西夏国最强战力铁鹞子,早就被李元昊抓在了手中,李元武期望用几千人控制住衙门口的方式,逼着众位官员承认他静州防御使、西夏国郡王的地位。

    殊不知,枪杆子里出政权,那些官员们承认又如何?关键是看实力。

    而铁鹞子,成为李元昊手中的王牌。

    铁鹞子一出,李元武的普通骑兵瞬间被冲击的七零八落。

    李元昊看着李元武,眼神没有丝毫的波动,或者说,有了一丝丝的怜悯,这怜悯不是心疼他的弟弟,而是怜悯李元武被宋人和辽人利用了,仍不自知。

    李元昊缓缓伸出手,随即重重的放了下来。

    妹勒把面甲放下,举起长刀,向前一指。

    随即,站在第一排的重甲骑兵开始缓缓向前,从缓步向前,逐渐变成了奔跑,速度越来越快。

    第一排的十名重甲骑兵,人马皆都穿重甲,马儿之间用铁索勾连,即便是某一人被杀,也不会坠于马下,骑兵的队伍不散。

    仅一个冲锋,李元武的军队就被消灭了一半。

    第二排重甲骑兵再次飞奔而来。

    经过几轮碾压,李元武的所有军队全部躺在了地上。

    李元武费力的站起来,咧开嘴巴笑了起来,笑得有点瘆人。

    “旁边的人听着,告诉我的弟弟们,替我报仇。”

    李元武说完,举起长刀割开了自己的颈动脉。

    李元昊内心叹息道:“你临死了,都要拉一堆垫背的,传令,李元武妻子仆人,鸡犬不留,凡是同意李元武自立为西夏国郡王者,腰斩弃市。”

    李元昊轻崔战马,战马缓缓向前,铁腰子指挥使妹勒带着一队铁鹞子护卫在侧。

    “妹勒,你说我是不是太仁慈了?”

    妹勒没有答话,也不知道如何回答。

    “宋辽两国使臣来静州时,我就知道他们不安好心,没想到啊,人家为了今天,在这待了一年多,慢慢的,我也放松了警惕,悔不当初啊。”

    李元昊看着冷冷清清,又血腥味十足的街道,心疼的不得了,宋人不费吹灰之力,就让西夏近万人消失。

    近万青壮啊,整个西夏的青壮不足百万,一个小小的册封就失去了百一,何况,还要收复夏州、会州等地,还要损失几个一万?

    可笑、可悲、可叹啊,他的弟弟们明明中计而不自知。

    再想起老三到老五,李元昊苦笑着摇了摇头,老三倒是好说,跑去了肃州,肃州那边是新占领的地方,本就不安定,老三先帮着去稳定一番,也无不可。

    肃州本就靠近沙漠,即便是再如何发展,也强大不到哪去,可以暂时不管,可滤者,则是老四老五。

    老四占据了夏州,老五占据了会州。

    不管是夏州也好,会州也罢,将来都是西夏南下的必经之路,这俩傻货,彻底成为大宋和李元昊之间的屏障。

    李元昊对大宋和辽国恨得牙痒痒,可又无可奈何。

    “不报此仇,我李元昊誓不为人。”

    但现在大雪封门,实在不是出兵的好时候,所以,李元昊开始先稳固静州城。

    现在,大家争的就是时间。

    张唐卿也需要时间。

    银州城内,一片祥和安静。

    经过前天的一场大战,把银州城的危机彻底解除,消息不断送到知州衙门,各地的战况逐渐清晰起来。

    西夏一万五千部族军从西夏洪州南下,越过防线后,仅用了一天就攻下了洪州金明寨,进而威胁延安府。

    好在夏竦的大军被风雪阻隔在了三川口之东五十里的地方,在得知西夏部族军南下的消息后,夏竦驰援延安府,再加上新成立的陕西路派出的援兵,才抵挡住了西夏部族军的攻势。

    刘美见无机可乘,果断的学了张唐卿的那一招,快速向北移动,趁机袭击了西夏部族军的辎重营地,迫使西夏部族军后撤。

    还是因为大雪,消息沟通不畅的原因,刘美等人判断失误,致使西夏部族军从刘美的眼皮子底下溜走了。

    不过,这一万五千缺吃少食的青壮,回到西夏也是个死。.

    面对这种情况,张唐卿也很无奈,毕竟刘美率领的火铳军虽然骑上了马,也跟不上西夏人的脚步。

    何况,火铳军人数太少了。

    一场打草谷,让西夏人损失惨重,不但没沾到一点便宜,还丢失了大部分牛羊,甚至有五千人音讯全无。

    此次作战,已经取得了近四十年以来,大宋对西夏的最好战绩。

    张唐卿安排狄青带着精挑细选出来的几个党项人,要进京献俘。

    张唐卿就把主要精力,放到了政务和军队整编上。

    目前,银州知府衙门只有张唐卿和徐良这两个政务主官,还缺衙役、幕僚等官员。

    第一件事,张唐卿任命丁茂林为签书判官厅公事,录事参军。

    签书判官厅公事属于幕职官,前文提到,北宋时,幕职官不是由官员私人养着,而是由朝廷供养,签书判官厅公事相当于张唐卿的秘书长,管理着张唐卿和徐良手下的一众幕僚。

    签书判官厅公事本身没有级别,属于差遣的一种,而丁茂林的品级来源于录事参军。

    州一级的录事参军为从七品官职,管理银州的司法和刑狱,算是除了知州和通判以外的第三号人物。

    因为丁茂林还有一个签书判官厅公事的差遣,所以,丁茂林的职权隐隐有了超越徐良这个从六品通判的迹象。

    至于剩下的司户参军、司理参军、司法参军,以及什么税监之类的从九品小官,张唐卿一股脑的推给了种世衡、徐良和丁茂林。

    张唐卿的主要精力,放到了军事上。

    按照政事堂、枢密院和三衙的命令,镇戎军一共两万兵额,原银州驻军有一万一千人左右,再加上张唐卿带来的三千火铳军,尚差六千人。骑驴的大宋文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