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扬明在线阅读 - 第350章 请设税课司(下)

第350章 请设税课司(下)

    税课司,掌征收商贾、侩屠、杂市捐税及买卖田宅税契。明初,京师置宣课司,府、州、县置通课司。

    在太祖朱元璋建国的时候,全国共有税课司四百余处,但是二百余年过去了,眼下的大明仅有不到百处,再加上朝廷士林皆言皇室不宜与民争利,因此仅剩的这不到百处的税课司也只是空有其名而已,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太祖建国初期,由于怜悯百姓们因为常年战争而导致流离失所的缘故,故而将商税设置的极低。

    相比较经济相对于富庶的前宋,大明所收取的商税竟然仅仅是前宋的一成。

    要知晓,前宋的国土面积尚不足大明的三分之一,人口也远远低于眼下的大明。

    "此次不是说话的地方,卿家先随朕入内吧"

    朱由校并未率先对李起元的进谏给出答复,反而是轻笑一声,引着李起元朝着乾清宫深处的暖阁走去。

    一脸紧张之色的李起元似乎也意识到了在乾清宫门口谈论国事似乎有些不妥,因此一声不吭的跟在朱由校身后。

    "大伴,赐座。"请下载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待到重新坐在案牍之后,朱由校冲着一旁的王安点了点头,示意给李起元赐座。

    王安也快速的领会了朱由校的言外之意,连忙朝着站在角落深处的内侍们挥了挥手,令他们先行退下。

    见此情形,李起元心中也是升起了一抹懊悔。

    重启税课司,改革商税乃是国之重策,他竟然一时冲动,在乾清宫门口就随便说了出来。此事一旦泄露出去,定然会引来朝野喧嚣,局势动荡。

    虽然朝廷命令禁止官员经商,但是眼下朝野中的这些位大臣们,谁的门生故旧亦或者家中亲戚没有几个经商的?

    大明治国以宽,在太祖刚刚建国的时候,便曾提出"安民为本,藏富于民"的方针。

    将百姓安定作为治国的根本方针。国家不可急于向百姓索要赋税财物,待百姓富裕之后,国家自然会趋于富强。

    而一旦设立税课司,定然是会对商贾之事加强管理,即便是对税率不加干涉,也会在整个官场中引来巨大的反弹。

    "卿家所言,朕深以为然呐。"

    见到暖阁内的所有内侍全都被王安赶了出去之后,朱由校方才叹了口气,语重心长的说道。

    作为一个后世之人,他怎能不知晓商税的重要性?但是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根基不稳,他始终没有对掌握着巨大财富的商人们下手,仅仅是针对了一部分人而言。

    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他手中的权势越来越大,地位也越来越稳固,改革商税这件事也逐渐被他提上了日程。

    就在前段时间,他才刚刚传令漕运总督李养正,令其改革漕政。

    只是他没有料到,还没有等他主动的去提及改革商税的事情,这朝中居然就有大臣拥有此等先见之明,率先向其提及。

    眼下的大明虽然收取商税不多,而且还经常由于朝中官员所谓"不宜与民争利"的缘故而常常下旨减免,但是架不住地方上的官员们从商人的头上压榨分润。

    这些所谓“千里做官只为财”的地方官员们,谁的府中门下没有些许营生?

    眼下的大明已经的积弊已经积累了两百余年,再加上吏治上的崩塌,倘若再不大刀阔斧的改革,哪怕自己在军事上节节胜利,能够将辽东女真犁庭扫穴,也不过是在为大明续命而已。

    那些国家的蛀虫,依旧没有得到本质上的解决,大明最终也是难免崩溃。

    但是商税毕竟只是针对于商人而言,并不像田赋一般,涉及面更加宽广,他刚好趁着整治了孔家的当口,一鼓作气的推行下去。

    "卿家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朱由校的脸上有着一抹淡笑,细细的打量着眼前的这名老臣。

    此刻他格外的庆幸,多亏自己当日听了何宗彦以及毕自严的举荐,委任李起元全权负责清查孔家田亩一事,方才令得李起元这名朝臣没有明珠蒙尘。

    "陛下,治大国如烹小鲜,当以稳重迟缓为先,臣请先复各地税课司,再商议税卡一事。"

    李起元见到朱由校如此态度,心中的最后一抹忧虑也渐渐淡去,将自己多日以来的想法托盘而出。

    昔年他便曾向万历皇帝进言,请改革商税一事,只是当时并没有得到万历皇帝的重视,在内阁那里,就被打了回来。

    改革商税,乃是与整个官场为敌,倘若没有天子强有力的支持,或许一时半会明面上反对的人不会太多,但暗中反对以及使绊子的人定然不知凡几。

    久而久之,这税课司的事情也就会不了了之了。

    像这等事情,在过去的两百年间,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次。

    朱由校闻听李起元并未大包大揽,反而是请求从微末之处,逐步实行,脸上的欣赏之色更甚。

    大明的中枢对于财权的管理,实在是有些令人啼笑皆非。

    户部管着国库,兵部还管着马政的银子和收入,工部管着有林税、渔税等收入,就连南直隶,还有着自成体系的南京户部。

    这么多的衙门,不仅仅是统算起来极为困难,就连其中的损耗都不知道要多少,两百余年的积弊岂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

    "一切都依李卿所言,尽快的拿出一个章程出来。"

    滴水可以穿石,朱由校相信只要自己能够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这大明的弊端早晚有一日能够在他的手上彻底得到解决。

    "臣,遵旨。"

    闻听此话,自从进了紫禁城之后,一直有些愁眉苦脸的李起元终于是彻底放下心来,脸上也露出了一抹笑容,冲着朱由校躬身领旨。

    只要能得到当今天子强有力的支持,他有自信,定能一扫吏治多年以来的腐败,将被各地官吏分润的"好处"上缴到中央朝廷。

    ...

    ...

    就在李起元刚刚出宫后不久,紫禁城中便传出了一道新的旨意,因户部侍郎李起元督查孔家田亩一事有功,故而加户部尚书衔。

    并勒令户部,传令地方,复建税课司。柯久的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