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扬明在线阅读 - 第199章 天启二年

第199章 天启二年

    在一片祥和声中,有些坎坷的天启元年被正式结束了。

    这一年对于大明来说的确颇为坎坷,无论是辽东的建奴扣边,还是西南的土司反叛亦或者前些时日的宣府血战都颇为惊险。

    但是所幸最终都得到了妥善解决,大明并未遭受太大的损失。

    除了最后的宣府血战,大明折损了不少兵丁以外,前两仗都是不折不扣的大胜,极大的鼓舞了军心。

    无论如何,这有些坎坷的一年终归是要结束了,中国人最重要的年节即将要来临了。

    人们茶余饭后最爱听的市井传闻也由朝廷趣事变成了家长里短。

    得益于朱由校的重视,近些时日以来,北京城外已经连续多日没有流民乞丐被冻死的事情发生了。

    百姓们纷纷扛着严寒走出家门,采买年节所需要的的一应事物,北京城又重新热闹了起来。

    ...

    "臣,毕自严见过皇爷。"

    感受到乾清宫暖阁内的温暖,毕自严先是不由自主的呻吟了一声,随后才向朱由校行礼。

    "毕卿来了,赐座。"

    正在低头看奏本的朱由校听到声音抬起头,发现是毕自严到了,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连忙招呼自己的这位"钱袋子"。

    毕自严刚刚落座,一旁的王安便亲自为毕自严端来了一杯尚且冒着热气的参茶。

    "毕大人,您请。"

    王安规规矩矩的将茶水放到了毕自严身侧的小桌上。

    这让毕自严不胜惶恐,连忙向王安和朱由校道谢。

    "勿需客套。朕有些事想要问毕卿,这才将毕卿请来。"

    "如今年节将近,今年的军饷可曾足额发放了?"

    朱由校如今最关心的还是军事,如今大明好不容易有了一丝改色,倘若在这个时候发生因军饷而导致哗变,那他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会前功尽弃。

    见朱由校提起此事,毕自严脸上的笑容稍稍敛去,露出了一丝苦笑。

    "皇爷,因为前些时日宣府战事的抚恤及赏格过高的缘故,军饷倒是有些缺口,未曾全额发放。"

    "还差多少?"

    朱由校的脸上掠过一丝担心,他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倒是不多,只差大概四十万辆。"

    朱由校都做好如同去年一样,发内帑百万充当军饷的准备了,没想到只差四十万两,这倒是颇为出乎朱由校的预料。

    "毕卿辛苦了。"

    今年一年时间,朝廷接连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战争,这其中还不包括熊廷弼突袭萨尔浒城,在这等条件下,缺口居然只有四十万两,可见毕自严推行的一些列政策颇有成效,极大的改善了财政压力。

    而且自从他上来以后,朱由校便停了辽饷,不再把军费压力摊在百姓身上,这也是他在民间声望不错的原因之一。

    要知道,在前些年辽饷几乎每年都能给朝廷带来一百万两白银以上的税收,在减少了这样一项巨大的进项之后,毕自严居然还能把缺口控制在四十万两。由此可见毕自严的能力之强,

    毕自严也显然没有料到朱由校会是这般反应,不但没有呵责他,反而是率先出言安慰他,顿时心里一暖。

    "臣惶恐。"

    毕自严跪在了地上,规规矩矩的向着朱由校行了一礼。

    "朕稍后会发内帑,毕卿务必保证军饷充足。"

    "宣府一事如何了?"

    不给毕自严发声的机会,朱由校便将话题带到了宣府上面。

    前些时日的宣府血战,彻底暴露了宣府边镇废弛的问题。

    "皇爷放心,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展着,所有军田均被收回,兵册也被孙大人执掌,正在清查此事。"

    毕自严口中的孙大人自然便是孙承宗,早在宣府战事结束的第三天,孙承宗便请命离开了京城,前往宣府坐镇,他要亲自过问清查军田及兵册严重不符之事。

    至于原本的宣府巡抚解经邦,因为临战先怯,被朱由校不喜,被连削三级,调往南京养老。

    只是朱由校不知道的是,在原本的历史上,因为广宁陷落,明廷决定调任解经邦经略辽东,在人心危惧之时,解经邦不堪危疆守土,三疏力辞,随后便被天启帝以“托词避难”贬官为民永不叙用。

    "索性让帝师将大同也一并管上吧,大同位置同样重要。"

    朱由校看着毕自严,淡淡的说出了这句话。

    "臣,没有异议。"

    没有太多犹豫,毕自严便冲着朱由校拱手说道。

    原来朱由从来没有忘记设立宣大总督一事,如今内阁没有了首辅刘一燝掣肘,想必再也没有人能够阻拦朱由校。

    "毕卿多费费心吧,今年冬天有些寒冷,尽量保证这些银两能够发放到军士们的手里吧。"

    沉默了片刻,朱由校突然有些苦涩的说道。

    大同及宣府离京师如此之近,尚且发生如此骇人听闻的喝兵血事件,由此可想其余几处边镇该是何等夸张。

    "皇爷放心,臣定当尽心尽力。"

    看着朱由校有些疲惫的脸庞,毕自严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苦涩,他自然清楚如今朝廷贪腐成风,上行下效之间,苦的就是最底端的军士。

    "只此一年罢了,明年就不会如此了。"

    朱由校盯着毕自严的眼睛,认真的说道。经过宣府一役,他下定了整顿军备的决心,他总不能让他大明边镇的军士们,饿着肚子,拿着微不足道的军饷去上战场。

    京营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充足的粮饷保证下,即便是仅仅经历了一年训练的士兵,便可以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王安听到朱由校的事情后,也是心里一叹,没来由的开始心疼起眼前的朱由校,大明看似歌舞升平,可实则处处千疮百孔。

    这个重担就这么压在了朱由校的身上。

    "皇爷放心,臣等定当效死。"

    正暗自怅然间,毕自严的声音也径自在这暖阁之中响起,回荡在乾清宫中。

    这令朱由校脸上不由自主的露出了一丝笑容,还好大明有这些人在。柯久的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