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言情小说 - 林明明的穿越女尊国之旅在线阅读 - 林明明第一笔工资

林明明第一笔工资

    教授后来讲到历史中那些着名的女性,讲到公主的时候提到,也提到过那些公主的命运有时候和她的兄弟相比也是挺可悲的。

    因为她们一出生就处在处在地位的巅峰,往后却随着她们的出嫁地位开始下降。

    那些公主悲哀就悲哀在这里,她们的尊贵是源于她们的血脉,她们本身无法像男子一样去建功立业,于是除非是嫁去和亲,嫁给另外一个国家的首领,否则她们的出身就是她们一生能达到的最高点了。只有极少数的公主,才能在刨除本身的出身外能在历史上留下一笔。

    公主的地位是随着她嫁人一路往下的,与之相比,反而是那些嫁入皇室的女人,她们的地位却是可以一路上升的,至少有一条上升的路径。王妃、太子妃、皇后之上还有太后可以期盼,可是公主呢,她们永远只能是公主。

    最开始的时候,是她们给公主行礼,可是等到她们成为皇后、太后,就变成了公主给她们行礼。不仅如此,公主还要像她的婆家低头,哪怕她是金枝玉叶、皇帝之女,可一旦她嫁了人,她就要遵守她婆家的规矩,因为出嫁从夫。

    …说到古代表兄妹结婚的问题……

    难道有科学证据表明一对表兄妹和一对堂兄妹结婚危害是不同的吗?堂兄妹结婚的危害要更小点?既然没有,为什么古代人们可以同意表兄妹结婚,哪怕他们的父母是亲兄妹,或者亲姐妹,却说同姓不婚,哪怕是出了五服的远的不能再有的旁支呢,就因为她们上溯中的某一代有着同一个男性祖先…

    为什么呢?

    就是因为姓氏不同吗?

    同姓同宗的意义与含义…姓氏的力量…

    林明明脑海里涌出乱七八糟的各种曾今听过的课,最后她就在这种迷迷糊糊的之中睡过去了。

    在客栈干了一个月,林明明终于领到了自己的第一笔工资,三钱银子,换算成铜钱大约三百多文,就算是在一文钱可以买三个大馒头,两个包子的凉城,也称不上高,面对着笑眯眯对她说干得好回头就给她涨工资的李掌柜,林明明鄙视的翻了个白眼。

    抠门!

    她看了看外面的门面招牌,再一次有想把它改成同福客栈的冲动,为什么明明不是同一个客栈,但是掌柜的却是一样的抠门呢。

    难不成这是一个成为合格老板的必修技?

    林明明在心里换算成她以前城市的物价水平,一个馒头一块钱,那么换算下来,大约就是…九百多块钱…林明明在心里默默流泪,穿越了一趟,她连资深打工人都已经算不上了吗。

    也有可能是她换算的物价不准,林明明只能在心里这样安慰自己,好歹客栈包吃包住。不过一想到以前住在王玉芝家里的时候,她打猎换来的钱都比这多,林明明心里又难受了。于是心里难受的林明明,就拉上了同样刚发完工资的苏大妹去逛街去了。

    她们先去了绸缎铺给自己选了布料打算做一件新衣服,由于两个人都是单身、林明明那时候早就不流行自己做衣服了,而苏大妹更是不会做这些男子才会去做的事情,所以两个尚未娶夫的女人只能选择付一些加工费让绸缎铺的人给做。

    留下了自己的衣服尺寸、搞定了衣服鞋子之后,两人又去逛了逛珠宝首饰的店铺,买了用于扎头发的头绳发簪之类,辰朝男女都是会用首饰珠宝的,像是钗环发簪之类,也都是男女都可以用的,只是相比之下,女人的发簪首饰就简约大气了许些,很少有叮叮当当,垂落很长的流苏的现象,都是以方便行动为主。

    而且让林明明惊讶的是,这个世界的女人全都没有打耳洞。

    既然这个世界的女子也会佩戴钗环首饰,那么为什么耳坠没有发展出来呢?这是林明明的疑惑。面对她的问题,苏大妹则是同样惊讶,她摸着林明明大了耳洞的耳垂,还以为是林明明受过什么刑罚造成。

    “你为什么会这样想”林明明赶紧表明耳洞的作用,她可一直是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然而对于林明明的接受,苏大妹有点不了解,为什么要打耳洞,这样不难受吗?而且在耳朵上挂上东西,多影响走路和生活啊。

    在苏大妹的印象里,好像只有远在塞外的漠北蛮族才会喜欢在耳朵上挂个什么装饰品。虽然林明明解释是为了美,可是苏大妹还是理解不了,在耳朵上穿个洞挂上饰品,想想就觉得很疼,苏大妹躲过林明明企图摸向她耳朵的手,连连躲闪。

    听了她的话,林明明才恍然意识到,辰朝的女人确实不会打耳洞,因为带上坠儿确实有些不便,虽然她看得古装剧里女人们戴的耳坠一个个看起来又大又沉,但是那种一看就会影响日常行动,哪怕是现代女人为了追求美去戴耳饰,也是以耳钉为主,追求小巧精致,因为真的不方便。

    就像林明明,虽然为了爱美打了耳洞,但是后来也不经常带了。

    在辰朝女子负责养家糊口,在外奔波,甚至上场打仗,这种不方便行动的耳坠饰品肯定是不会戴的了。

    这个小插曲过后,林明明继续和苏大妹逛街,一路走来,她那可怜的三钱银子已经花去了一半,就在林明明暗自发誓剩下的一定要存着的时候,她们走到了一家书店。

    书店的老板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这也是凉城唯一一家书店,现在时间已经到了下午,里面并没有多少人。

    林明明打量着这家书店,大约有两三间房子组成,书店的光线有些昏暗,似乎是为了保护书籍,有些窗户紧锁着,靠近里面的地方放着一个小水盆,水盆中央的灯盏山点燃着一根蜡烛。

    林明明和苏大妹走进去,店铺的老板懒洋洋的看了他们一眼,有躺回柜台后面看书去了。倒是她的一个小儿子,在一边跑来跑去。

    “这里似乎生意不太好?”

    林明明看着店里面稀疏的一两个客人,压低了声音小声对苏大妹说,书店里面很安静,有一点点声音就会显得很突兀。

    “咱们这凉城本来就是个偏远小城,文教不兴,很多人饭都吃不饱呢,拿来的钱来看书。”对此,苏大妹解释道。

    林明明了然,在古代,受限于生产力,能看书识字的好像确实只有少数人。

    “我听你说那些话本挺有意思的,你去挑挑,咱们三个凑钱在买一本。”苏大妹道出此行她们过来的真正目的,缺少娱乐活动的这个时代,陈真每晚读一会儿话本非常受她们两人喜欢,可惜从掌柜的哪里借的话本只有三四本而已,现在已经都读完了,因此,发了工资,三人就商量了一下,凑了点钱准备在买几本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