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歌者症候群
[每个生命的尽头都有一支歌,那是我们一切心意的源泉。] “嗯,啊!我听到了!是你会喜欢的歌吗?我也想把我的歌唱给你听......” 他的唇齿被轻柔地抵住了。 [我当然会喜欢你的“歌”,但请不要在此刻唱响它。] “好,那我什么时候才可以唱给你听呢?它很好听的。” [不求甚解地运用会伤害自身。你只要先记住,在你能够全然地理解自己前,不要随意唱响你的“歌”。至于它的美妙,我同你一般地坚信。]对方欣然作答。 “可是你之前不是也为我唱过你的歌吗,你没有受到伤害吧?” [这就要延续刚才的话题了,当你能够完全明晰自己的“歌”后,你自身就将与“歌”获得等同的长久。届时生命一如静湖,停留于世的最大追求便只有波澜。湖泊中每一块落下的玛瑙,都成了值得用“歌”赞颂的水纹。] “谢谢你,也赞美你的歌,我从来没有听过那样的,就像上次妈妈带我去旅游时见到的大鱼在唱歌!比我的歌好多了,是我会一直一直记住的歌。”他听得懵懵懂懂,于是只好一知半解地赞美。 [然而我们都知道,你所渡过的时间只是瞬息。...事实上,好孩子,你让我有些担心了。] “是我做错什么了吗?” [当然不,是我太想要唱歌的错。听好,不要留恋这里或我的“歌”,否则你会如同真正的玛瑙石寂静沉入湖底,我从不想你成为被秘藏的玩赏物。] “可我不会忘记的。” 人类是迟钝的生物,无甚事物配由灵魂记着。但惟独从另一颗心里发出来,才能到达灵的深处,才难忘。 [那不妨把叫停的权利全部交付给我吧。] “就像妈妈每天都要送我去上学吗?” [或许更像你的母亲每天只许你在两顿正餐后分别吃一颗糖果。] “这也太过分啦!我只有见你时才能听到这么好听的歌,而且我很少才能见到你。”孩子不满地撒娇,“但我每天都可以吃两顿正餐。” [这再好不过了。] “什么?” [当然指你每天都能按时吃饭。] “啊,你又在转移话题,我们先前明明在谈......”他说到一半,竟倏忽间忘记思考。既听不懂自己脱口而出的发音,亦无法理解对方三秒前说了些什么。 歌声中滔滔不绝的杂音逐渐增大,从飘渺隐约起,暴涨至震耳欲聋。那杂音极致喧哗,比初秋垂死虫鸣更低沉无序,比暴雨夜的惊雷更贴近耳膜。它们从彼方奔来,闯入他的大脑,尔后将狭窄的空间当做回音壁不畏死地碰撞抵消。 “我是......歌......”他大声地答非所问。混乱,无法理解,思维在破裂。 [......在这种时候?——好吧,就把这一切当成你玩的泡泡怎么样?好孩子,你大约无法理解,但我们的确很久都不能见面了。不过放心。] [你的眼前昏暗,可手中执着火。] [因此我会看顾你,使你不沉沦于黄昏。] 孩子捂着即将被碾碎的大脑,眼神空洞地聚焦于口型变化,并在他爱怜的目光中理解了这声音的洪流。 ——理解了他血脉流淌的不息回响。 从这天起,他再未听过那支“歌”。 -------------- 沈遂明初次接到录用通知时,还以为是家里小朋友的恶作剧,他上初中的弟弟常年热衷于变换各种身份给哥哥寄信,包括但不限于情书、录取通知书、法院传单。 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沈遂明是一位即将毕业的文学类硕士,而录用通知的落款是某研究所。他上网搜索了一下,该研究所的主攻方向是生命科学,而他自从高中会考通过后,已八年不识生物滋味。于是他很自然地将录用通知归类进了“弟弟的黑历史”一栏,继续过每天向各大中小学投三十份简历的日子。 直到研究所的HR直接找到了他的宿舍,他才恍然发觉,自己的手机已经拦截了十余次“骚扰电话”。 “不好意思,我手机设了陌生号码自动拦截,辛苦您跑这一趟。”沈遂明沏好两杯红茶,端给对方后,才又搬了把凳子自己落座。舍友们很贴心地去隔壁串门,把独立空间留给了他们。 找来的人事是个一脸学生气的男生,是沈遂明在学校看见了一定会叫师兄或师弟的长相。他缩在硬邦邦的凳子上,倒也没有不自在,“没事没事,都理解,现在各类骚扰电话太多了,学校爱卖学生信息又不是新闻。” “自我介绍一下,我姓李,叫李绍希。这么说是有点官方了,总之,给你我的名片。”李绍希把腿舒展开,从牛仔裤的侧兜里摸出两张名片来。 沈遂明接过一看,两张的内容一模一样,都印着“134340研究所 C级研究员李绍希”的字样,地址标注只写到了省市,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联系方式。出于礼貌,他只匆匆扫了一眼,就将它们收起来,抬头看向李绍希,“您好,我叫沈遂明。先前一直没给贵所回复,非常抱歉。但相信您也知道,我的硕士学位是文学,同时也并没有向您这边投递简历,贵所怎么会给我发录用通知呢?” 李绍希的腿这会又缩起来了,他双手捂着杯子,轻轻抿了口茶,“没关系,你说话不用这么客气的,搞得我也有点紧张。” “你的简历是你的硕士导师直接推给我们的。我们研究所主研方向的确不是文学,但其中也有文职工作,比如说对外国文学的翻译。在收到你导师的推荐后,我们也了你硕士期间翻译的文学作品,综合考虑下来,我们认为你是最适合的人选。” “您可以具体讲一讲我工作的内容吗,您也知道我的本科并不是纯文学对吧?”沈遂明追问。 “我们就是看中你的本科学习的是语文教育学,才最终决定选择你。”李绍希决定放弃劝沈遂明不必太礼貌了,只进一步解释道,“我们需要你将外文文献翻译成中文,而这些文件绝大部分是面向6岁至16岁青少年的。”他探着身子从挂在衣架上的帆布包里够出厚厚一叠文件。 他不着痕迹地揉腰,从中抽出几页递给沈遂明,“这是具体的工作,你可以仔细看看” “6岁至16岁?”沈遂明接过那几张纸,这种文件可不能扫一眼,要仔细。但是由于李绍希方才所说的年龄范围对于一位辅修过教育学课程,并且以中小学教师为职业发展方向的研究生来讲有些敏感,所以他的嘴里不自觉地重复了一遍。 不知为何,沈遂明觉得李绍希笑得更加发自内心了。 “是的,你仔细看看这些文件应该就能明白了。”李绍希帮他指出几行字,沈遂明目光跟随——都是一些外文书目的名称。 “你们是研究歌者症候群的?”沈遂明看懂那串名字后脑子嗡了一下,音量无法控制地放大,“私人研究所搞活体实验是犯法的!” “歌者症候群”是一种被当今社会广泛科普,并极度重视的疾病。它的成因至今不明,判断起来可以依据几大特征:患者发病时会忽视外界所有影响,无法控制地重复哼唱一段独特奇异的不知名旋律;根据官方医学记录,至今没有任何两位患者所哼唱的旋律相同,这些旋律也均未在现存的歌曲中找到蓝本;每次发病时长在10分钟到2小时不等,患者有极小概率会在歌唱结束后当场猝死。 由于患者哼唱不明旋律时的沉醉姿态,像极了一位物我两忘的歌唱家,故以此命名。据估计,歌者症候群全球的自然发生率为1/120,000,男、女性比例相同,多发于6-16岁的儿童及青少年阶段。 最重要的一点,歌者症候群在当今医疗水平下,是绝症。 “不要上来就质疑我们的合法性呀。”李绍希挑眉,“你以为我们是让未成年人当小白鼠?怎么可能,我们秉持的是治疗和研究相结合的理念,根本目的是彻底解明它。” “正是因为在意孩子们的生活环境,我们才来找你的。除了负责翻译文学作品外,我们也将聘请你成为其中几位孩子的生活教师。”李绍希又帮助沈遂明找到了另一页写着具体职责的合同,“我也听你导师说了,你毕业是想去从事教育行业是吧?如果你想留在本市做一线教师,硕士学位只够应聘小学的。而且教师太看资历了,公立学校的起始工资不高,等你熬到特级十几年都过去了。” 沈遂明视线还停留在纸张上,其实已经被说动大半。他对教育行业确实有执念,但第一选择并不是做一线教师。实际上他不喜欢走到台前直面学生,比起讲课,他更想做教材编纂或教育调研工作,可惜没有相关背景找此类工作十分困难。 “可以说下待遇问题吗?” 嘿嘿,这不就成了吗。李绍希表面上维持住散漫的扑克脸,“你再往后看,再翻两页就从精神到物质了。概括来说,五险一金肯定是有的,在职期间研究所可以解决住房,工资和未来提升上面都黑体字了。但是编制肯定不可能,咱们研究所虽然有钱有背景,但不是国家直属,只能算半个铁饭碗吧。” 沈遂明倒不是很在意所谓的编制或者铁饭碗,这世上哪有什么东西是长久不变的。 此刻的他只是良久地看着黑体字加粗的工资。 坚定地点下头。 李绍希迅速地将整本合同递了过来,顺便还从沈遂明室友桌子上拿了根签字笔,“你仔细看看合同,没问题咱们就签了吧!” 沈遂明眨眨眼,不知怎么的他总觉得李绍希非常强烈地期待他签合同,他顺从地接过,开始翻看。 话虽如此,沈遂明看了两眼就开始晕,他根本不懂合同法啊。他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就只有本市的最低工资标准,和“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 李绍希看他要不半天不翻页,要不就快速略过重要部分,也明白了,“额,要是你看的不太明白的话,要不我给你解释一下,然后你再拿去给别人看看?咱们可以先签一个三方的意向,你来带薪实习一段时间,觉得合适签劳动合同,到时候劳动合同就给你不加实习期了。” 沈遂明从善如流,开始向李绍希请教相关问题。总结下来,这份协议书特殊的地方就只有保密协议而已。正式入职之后,他的假期并不是上五歇二,而是全部攒起来,一个项目结束后才能一口气歇完。李绍希表示这是为了防止项目信息透露,不过考虑到他是文职,所以条件放得很宽,真正的核心成员是拖家带口一起住研究所,常年与世隔绝。 沈遂明本身是个文科生,高校实验室都没进过,属于敌特分子都没兴趣收买的一撮人。此刻他也不知道这种条款正不正常,但看着李绍希自然的样子,倒也没多想什么,只当是自己没见识。 等到李绍希讲解完,沈遂明把合同里自己不懂和关键的部分拍照发给了学校就业中心的老师,并得到了相应回复。 沈遂明拿起笔,签上了自己方方正正根本不连笔的大名。一式三份,分别由三方保管。 完事后沈遂明给舍友发短信,通知他们已经可以回宿舍。那边李绍希提议一起去吃个饭,就当他先给新同事迎新。沈遂明一想,反正要把合同送到学院办公室,于是欣然同意。等到火锅店里听装可口可乐和大杯柠檬茶碰到见底,两人的言语间也不再那么生疏礼貌了。李绍希和沈遂明约定好了正式上岗的时间,等到时沈遂明需要整理好生活用品,和至少三个月的换洗衣物,等待研究所的接送。 本来沈遂明先把帐结了想请客,但李绍希坚持小火锅的精髓就在于AA,年轻人间自然地加了社交媒体好友用来转账。俩人端着续杯的饮料热乎乎地走出混着麻酱香味的雾气,一路溜达到地铁前的红绿灯路口。李绍希过到马路对面搭乘地铁,而沈遂明只需要左拐就能回校,于是俩人寒暄两句便分开了。 沈遂明陪李绍希等到红绿灯变成行人通行,但觉得看一个男生的背影渐行渐远属实奇怪,便道完别转身就走。 “对了沈师弟,有件事忘记和你说了!” “什么?”沈遂明听到李绍希的呼喊,转头一看,发现李绍希跑得未免太快了些。他才走了两步,那人就已过了马路,站在对面朝自己挥手。 “所里网不太好,真的不好。所以你有什么要交代的,一定要提前说好!” 李绍希大声喊道。